第351部分(第3/4 頁)
之計,咱們與西涼只怕要有矛盾了。”
齊書海不解問道:“段爺此話怎講?”齊書海說完,未待段清風回答,片刻卻恍然大悟說道:“我明白了,這三萬人逃竄和五萬人逃竄看不太出來人數的變化。若是旌旗大氅佇列長度上稍作改變,定能迷惑斥候的眼睛,即便斥候經驗再豐富也不能一人一人去數。人數過萬無邊無沿,哪裡計的過來。這宜昌城與周圍的樹木砍伐甚多,段爺的意思是戚景通做了逃兵,打造些許木筏帶少量兵力延水路而上了?”
段清風點點頭道:“正是如此。”
齊書海又道:“不過西涼的離間之計我還未明白。”
“你看,本來進攻陸尋是條妙計,只需兩方夾擊就可令陸尋陷入困境,增大戚景通破關而逃的機會。戚景通受到兩方打擊的同時。陸尋也會受到兩方的打擊,所以雖未搏命,但此應該為上策。最初殘明就是這麼做的。可為何到了後來他們全部撤離了呢?只怕是朱厚熜準備收縮戰線負隅頑抗,全面放棄其他地方的守軍,防止我們分而擊之,準備在成都府四周一決雌雄。勝敗在此一站。如此一來定不會讓俞大猷的部隊再在戰線之上。他同樣會撤回。”段清風眉頭微皺說道:“俞大猷的部隊一直沒有什麼動作,兵力極多裝備精良,與西涼在殘明邊疆對峙,至今還未開戰,可謂是士氣高漲未有絲毫損傷。若是我猜對了,那這項決定就可謂是一條虎狼之策了。只需撤走俞大猷,西涼兵馬再無對峙的理由,勢必會進入巴蜀。到時候殘明覆滅之日,就是我們與西涼爭天下的時候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更何況為君王者呢?夏大德和文孚兩人勢必要對國家利益負責,那兩方大戰將會一觸即發。若是如此,這條計謀甭管是朱厚熜想出來的,還是陳洪想到的,都可謂是陰險狠辣啊。”
“原來你是這麼想的,”齊書海點點頭道:“你這麼一說我算是明白了,為什麼西涼按兵不動,不跟姐夫一起共擊殘明。雖說西涼建國勢力是姐夫給的,但現在畢竟是個獨立的國家,文武大臣也和姐夫沒半文錢的關係,自然要為人家本國利益著想。一旦開動了戰爭,戰後自然不能把透過殺戮而得來的土地吐出來還給咱們,故此夏大德現在按兵不動是最好的方法,既避免了戰後分配起什麼爭執,又可以牽制殘明的兵力。可一旦俞大猷防禦的軍隊撤走了,那夏大德就失去了按兵不動的藉口,到時候”
段清風點點頭道:“咱們需儘快攻下成都府,然後收攏土地,讓西涼還沒有開始吞併就戛然而止是最好的辦法,若是現在奪下,西涼就沒了與我們開戰的理由了。”
“那戚景通北逃目的何在?”齊書海道:“我們之後又該如何行事?”
“朱厚熜心狠手辣,估計他是把戚景通拋棄了,拋在這裡牽制我們和陸尋的兵力。如此說來戚景通對兵危城下的事情應當毫不知情,但他應該能猜出來國家出事的訊息。畢竟這一地的樹木太少,而且造出來的也不過是普通的木船,本來就逆流而上,更要悄無聲息,承載不了多少人。估計是帶著千把人回去勤王救駕了,不足為懼。”段清風道。
隨即段清風又道:“若是咱們猜對了,那戚景通現如今的部眾定是原本準備死守宜昌,怎奈宜昌城破所以才奔走逃離,現如今屬於群龍無首的混亂局面,我們趕快追上,殺敵致勝,是以勝勇追窮寇。”
“正是,正是。”齊書海道。
情況果然不出段清風所料,宜昌守軍本以為能多守幾日,未料卻被陸家軍攻破了城池殺了進來,不敵之下只能向著野三關方向奔走。戚景通也與兩天前,率千餘人的精銳部隊離開,聲稱國內發生了大事,待回來的時候定會帶來援軍相助,不在的時候定要堅守堅守再堅守,勢必可等到勝利之日。
戚景通沒有陸傢什麼蒸汽船,逆流而上辛苦萬分,用人力與大自然之力對抗著又在缺糧的時候,所承受的壓力和付出的艱辛更異於平時。
兩日後,在野三關關外,據守的陸尋宛如一堵無法翻閱的堅牆一般牢牢堵住了殘明隊伍行進的去路,而就在關門外。段清風和齊書海迎頭追上,大敗敵軍,敵軍丟盔卸甲。戰死一萬餘人,其餘人等因主將不在,群龍無首投降被俘。被俘人數足有六萬人。
在不算太遠的成都府,經過了三天三夜不間斷的進攻,成都府守軍終於無暇顧及城牆的損壞,讓韓素髮部攻了進去,陳洪誓死抵抗,親自上陣帶領眾人打起了巷戰。最終,憑藉著不先進的武器陳洪暫時打退了攻入城中的韓素髮部。當天。萬箭齊射入成都府內,箭桿上綁著竹筒,竹筒內藏有書信。聲稱投降不殺,否則三日不封刀,定是斬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