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2部分(第2/4 頁)
“除了以上的大體方略,軍隊將實行軍銜制。”軍銜制始於十六世紀的西歐地區,軍銜制的出現有利於軍隊的正規化,李愔再三思索還是決定在軍隊中施行。
“軍銜制?這是什麼?”李愔這次的軍事會議也算是論功行賞,秦懷玉等人直接進了兵部領大將軍銜讓他們都很滿意,而這次會議李愔也將軍隊徹底正規化,這讓他們心裡有了著落。
“軍銜就是區別軍人職位高低和職責的等級制度,比如校尉,都尉,大將軍這三個職位,在士兵不認識你的時候,他們如果區分你們的職位?”李愔問道。
三人都是一臉茫然,同時搖了搖頭。
“那就是了,這個時候軍銜就能幫助士兵識別你們的職位,比如我手中這三個紐扣,在你的肩膀上縫上三個你就證明你是大將軍,二個就是都尉,三個就是校尉,士兵看見三個的就明白你是大將軍了,自會服從你的命令。”李愔又道:“當然,這只是一個比喻,回了軍事學院我再具體講給你們聽。”
“是,殿下!”三人同聲說道。
接著,李愔又和幾人商討了具體的細節。準備把軍隊的管理的機構建立起來,如今又招收了兩萬新兵,這事不能再拖下去了。
軍事會議順利結束,李愔幾人剛出門,一個士兵快步走來,道:“殿下,皇上的聖旨到了。”
李愔向士兵指著的方向瞧了瞧。見一個身穿紅色官服的人正在不遠處,於是。他和秦懷玉幾人走了過去。
“王侍郎!”見到了來人的面貌李愔倒是有些驚訝,沒想到李世民讓王珪親自來傳達聖旨,這份殊榮可甚少有人能享受到,李愔頓時覺得那些戰利品沒有白送。
“見過六殿下!”
王珪見到李愔走過來也是恭恭敬敬地給李愔行了一禮,如今李愔名聲在外,不知多少人想要巴結,他也不敢在他面前拿架子。
李愔雙手把他扶起來,王珪是李世民身邊的近臣,他也不能擺著架子。道:“王侍郎請進屋說話吧。”
王珪點了點頭,看向秦懷玉道:“這就是秦小公爺吧,和翼國公還真是像,翼國公這回聽說秦小公爺立了功,開心的很,以前從來不離開國公府,前些日子也出來陪著皇上說了一回話。”
“正是在下。翼國公,不,父親的身體還好吧。”秦懷玉心中滋味雜陳,但畢竟血濃於水,他還是關心起了秦叔寶的身體。
王珪嘆了口氣,道:“翼國公的身體是一日不如一日了。你有空還是回去瞧瞧他吧,他嘴上不說,心裡還是很在乎你這個兒子的。”,秦懷玉的事情很久前就在長安傳了個遍,王珪自是明白這其中的故事。
秦懷玉眼圈一紅,別過臉去沒有說話。
李愔見他這個樣子,心知他心裡難受故意扯開話題把朱由之和薛仁貴一一介紹給了王珪。
寒暄過後。王珪拿出了聖旨,雙手奉上前去,口中道:“殿下立下大功,皇上非常高興,特讓我前來宣讀聖旨。”
李愔望著王珪的動作疑惑道:“王侍郎,這是何意?”,他不明白這王珪怎麼不讀就把聖旨給他。
“殿下,你我之間就不必如此拘於小節了,殿下只需自己看便是了,免了那些繁文縟節。”王珪朗聲笑道。
李愔瞭然,這當面宣讀聖旨其實也就是個禮儀,一些宣讀聖旨的官員如果和那人關係融洽的話,有時候會省去這個步驟,直接把聖旨給那個人以表示兩人關係不錯,王珪這樣做也是在向李愔表示親近之意。
既然人家主動示好,李愔也沒有不接納的道理,他開啟了聖旨細讀了一遍,前面對他的封賞他看的眉飛色舞,二字王成都王改回一字王蜀王,他自是高興了,否則今年回去省親豈不是還得給李治那個小屁孩行禮,那可就虧大發了,而至於那七州之地對李愔來說是多多益善,不過那七州他也瞭解,當初上官儀給他出主意的時候特意忽略了這幾州而是選擇了相對富庶的州縣,現在這七州也到手了,這十七州加起來就真的是巴蜀地區,李愔的封地算是真正覆蓋了四川。
前面內容看完,李愔看向後面,這後面的內容李世民是寫不少字描述牛進達讓兩個穿著盔甲計程車兵比斗的事情,李愔暗笑李世民這是不願意明著要盔甲,拐彎抹角地饒彎呢!
這時他明白為什麼王珪會親自來松州了,原來帶著這個任務,見王珪笑的不自然,李愔明白他已知道這件事了。
一個封號加七個州換幾千套盔甲,這個交易穩賺不賠,雖說現在這七州人煙稀少,但不代表這些地方不好,而是還沒有人去開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