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0部分(第2/4 頁)
愔心虛,立刻為崔鶯鶯開脫。
楊妃點了點頭,不再問又開始交代崔鶯鶯多吃一些補身體的東西,李愔聽了也都是一些促進懷孕的吃食,不禁冷汗淋漓,這楊妃對抱孫子可真執著。他轉移話題,“母妃,長孫皇后的身體還是沒有好轉嗎?”
李愔提起這個,楊妃突然嘆了口氣,道:“哎,不僅沒有好轉,還是每況愈下。再這樣下去我看是撐不了多長時間了。”
思忖了一下,李愔讓崔鶯鶯去外面等他,他道:“這樣,母后不就可以獨領後。宮了嗎?”
李愔的這番話說出讓楊妃神色突變,她的臉色沉了下來,“愔兒何出此言?”
“後。宮之中除了長孫皇后只有母后威望最高,母后無論學識,身份都不比長孫皇后差,難道母妃不想取而代之嗎?”李愔進一步說道。
楊妃有些難以置信地望著李愔,在長安的時候李愔一直竭力討好每一個人,表現出一幅沒有心機的樣子,現在她陡然明白這不過是李愔為了保護自己偽裝出來的,而現在他已經身為鎮守一方的藩王,有了足夠的實力,這才說出了自己心中真實想法。
“恪兒也曾這樣問母妃,母妃給了他答案,我同樣也給你一樣的答案,這個後宮之主任何人都取代不了,後。宮諸多嬪妃,只有長孫皇后的話皇上還會聽,你父皇是個明君,但也有古來帝王身上都具有的毛病,貪花好色,享用無度,前些日子魏徵進言說你父皇越來越不喜歡聽忠言,你父皇大怒差點就殺了魏徵,若不是長孫皇后託著病體央求,魏徵的命恐怕就沒了,若是換了別人誰勸得住。”楊妃緩緩說道。
史書記載,貞觀十年自從長孫皇后去世以後,李世民的統治開始走下坡路,大選宮女,修葺宮殿,賦稅徭役加重,甚至還引起了小規模的農民起義,雖然很快都鎮壓下去,但也為這個盛世抹上了汙點,但總體來說,李世民是功大於過,不失為一個明君。
李愔自然也懂人非聖賢孰能無過的道理,李世民也是人,只要是人都有缺點,關鍵在於有人能夠及時勸諫,避免錯誤的發生。
李愔目前只是打算在巴蜀搞發展,因為他明白自己的能力和客觀的約束,這二十七個州的土地足夠他忙活的了,況且他的封地上現在只有益州得到了實質的發展,其餘二十多個州還是一窮二白,所以他需要一個安穩的建設環境,而這個安穩的環境就需要李世民為他維持。
李愔順從李世民也只是為了自己的利益,生在帝王之家,他不會單純地認為只憑李世民的喜愛就能掌握一切,最終依靠的還是自己的實力,而且到了某種時刻,李世民也會被迫做出對李愔不利的決定,畢竟在這種時代,有時候君臣父子的關係和紙一樣薄,而且說著火就著火,那麼他就更需要一個穩定的朝局了,這就和每個國家都希望相鄰的國家有個穩定的政局一樣。
“兒臣明白了!”
楊妃的態度堅決,李愔不再說什麼,也許對她來說她也有自己的考慮,而楊妃的分析也讓李愔下了決定。
楊妃又是低低嘆息一聲,道:“愔兒,母妃不想再去爭什麼了,歷經了兩朝母妃已經看透了這帝王之家的爾虞我詐,只願青燈古佛相伴,此生所願只要你和恪兒能安安穩穩的度過一生,娘就心滿意足了,記住孃的一句話,命裡有時終須有,命中無時莫強求。”
“兒臣也是為三哥和母后考慮,現在還有父皇庇護著我們,若父皇百歲以後,難免會有小人會對楊氏一脈不利。”如今,李愔已不必遮遮掩掩,直言不諱。
楊妃聞言沉默了一會兒,他明白李愔意有所指,如今李愔這樣受寵,但皇位又將出自長孫嫡系,那時他們還能不能容下李愔和李恪,她是不在乎自己,卻是擔心兩個兒子的未來“那你是怎麼想的?”
李愔輕笑,他只是臨時起意這麼一說,並不想刺激楊妃:“母妃不必擔心,兒臣只是這樣一說,兒臣不會讓三哥和母妃受苦的。”,李愔的話語中含著強大的自信,如今他不找別人的麻煩就不錯了,問題只在於他願不願意找這個麻煩而已,而現在李愔顯然還想過幾年安生日子讓他巴蜀經營地更完善一些。
又陪著楊妃說了會兒話,李愔和崔鶯鶯回了行館,只是到了行館門口,他委實嚇了一跳,只見行館門口是人頭攢動官員商賈雲集,而且跟在他們身後的家丁還都抱著不少東西,顯然是來拜會李愔的。
“這些人真是的,就不能年後來嗎?”崔鶯鶯見行館被堵得水洩不通抱怨道,她還打算讓李愔下午和她一起去崔府的,現在看來估計是沒戲了。
李愔笑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