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部分(第3/4 頁)
第八十六章 益州百姓的生活
昨晚給崔鶯鶯講故事講到很晚,到了最後,講著講著,李愔反倒把自己給講睡著了,這個故事新奇,有趣,還帶著點小恐怖,倒是崔鶯鶯興奮地半夜沒睡著,早上李愔起床後,她還賴在床上不肯起來。
掐指一算,李愔想著到益州的日子也有十天八天了,他既做了益州百姓的父母官,就得履行自己的職責不是,總不能領著朝廷的俸祿不幹活,雖說這一年二百來貫的俸祿對他來只相當於九牛一毛,但他不能辜負了李世民的良苦用心,所以,李愔換上了一身樸素的裝束,帶著二十個護院出了益州城,這城外的世界才最能反映出百姓真實的生活狀況。
環繞著益州城一共十四個縣城,和益州城最近的一個縣城叫做楊樹縣,李愔一行人並沒有走通往縣城的大道,而是選擇了鄉鄰小道,能在城內生活的百姓生活一般都不錯,怎麼也可算是富戶,真正的窮苦百姓倒是分佈在城外的村落裡。
沿著泥土小道,李愔不時打量這路兩邊不曾開發過的密林,從長安到益州的旅途中,李愔感慨最多的就是唐朝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二十一世紀被關進公園的珍稀動物在這裡跟不要錢一樣,到處亂跑,有一回,李愔甚至撞見了老虎,可把他嚇的夠嗆,所以,每回經過密林,李愔的注意力都是高度集中,生怕從林子裡跑出個什麼東西。
優質的環境讓唐朝的空氣可見度非常高,說一眼百里也不為過,走了一會兒,一行人望見了一個村子,李愔加快腳步又走了三里路,這才到了村子中。
李愔現在和護衛的打扮一看就是過路的商旅,村子裡來來往往的百姓看一眼就忙自己的事情了,倒是有一些小孩子覺得好玩,在隊伍前後跑來跑去。
一進村子李愔就細細觀察著這些村民,比起益州城內的百姓,這些百姓的生活水平直降了幾個檔次,基本穿著襤褸的衣服,稍微好一點的也是周身補丁,臉色蒼黃。
路過一戶人家,李愔看到一個四十歲上下的老婦人正在捆紮著手中的木柴,李愔上前問道:“阿婆,我是路過的商人,能討口水喝嗎?”
老人勾著腰,聞聲,看向李愔一行人,臉上的皺紋湊成一團,笑道:“等一下,我這就給你取去。”,說著,進了茅草屋,不一會兒端著一個瓢出來道,“小郎君喝吧!”
老人純淨的眼神讓李愔頓感親切,他接過水瓢,道:“阿婆,家裡就你一個人嗎?”
“不是,我還有一個兒子呢!”
“那他怎麼沒在家?”
“哎,今年的收成不好,家裡沒了口糧了,他跟村子裡人去打獵了,這剛走還沒多久!”
李愔喝了口水,道:“我聽說益州富庶,阿婆家怎如此窮困,當今聖上的已頒佈了《均田令》,難道這裡的官員沒給你們分夠田地?”
“分了到是分了!”,阿婆嘆息道:“只是這好田都被益州的官員和望族分去了,剩下的才輪到我們這些百姓,這些地又都不是灌溉田,收不了多少稻米,而且,今年徵收秋糧又比去年高了兩成,哪還能剩下什麼?”
李愔皺起了眉頭,這田地分配不均倒是罷了,這幾年大唐休養生息,又沒有戰事,不降稅賦倒罷了,怎麼還可能還提高呢?
“謝了阿婆!”李愔隨口問了幾句就得到這樣的資訊,越想也不對勁,他把水瓢還給阿婆準備離開,突然想到了什麼,道:“阿婆,最近蜀王在益州城徵召勞役,幹一天活可以得到三文錢,還提供吃食,你不妨讓你家郎君去試試!”
“真的嗎?”阿婆震驚道,他還沒聽說勞役還能領錢的,這三文錢,都可以買下一斗米了。
“真的!”李愔笑道,又和護院向其他村子走去。
李愔前腳剛走,一個精瘦的青年帶著一臉的失望之色走進院子,婦人見了,道:“鐵牛,你怎麼回來了?”
“別提了,這附近的野兔,山雞都快被吃光了,轉了半天,我們什麼也沒找到,乾脆就回來了。”
“哎,抓不到就算了,待會娘再去找點野菜,咱們將就著吃算了!還有娘撿的這一捆柴,你明天背到益州城裡看能不能賣掉。”婦人說完,接著道:“對了,剛才一個過路的商人說什麼蜀王在益州城中徵召勞役,一天給三文錢,也不知道真假,要不,你去益州城看看?”
“娘,這益州的官員是什麼德行你不知道嗎?他們恨不得喝咱們的血吃咱們的肉,怎麼可能還給我們錢,估計又是在騙我們,上回給高家挖水渠的事情你忘了嗎?最後拿到什麼了?”
老婦人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