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部分(第2/4 頁)
天,即便在宮中也是悶熱無比,趙誠命人送來冰鎮地西瓜。父子兩人各分一半,坐在鋪著涼蓆的地上愜意地啃著西瓜。吃完西瓜,父子兩人在席上數著瓜子片,探討起算術問題,不亦樂乎。
中書令王敬誠來覲見,打斷了這父子倆的輕鬆時刻。方才覺得自己來的真不是時候。他正要退去,卻被趙誠叫住了,趙誠猜必是有重要的事情,王敬誠才會親至這裡。
“父王還是比孩兒要忙些!”趙松揚著小臉認真地說道,感到有些失望。
“那松兒繼續在這裡玩耍!”趙誠道,伸伸懶腰從地上站起來。
“可是宋使的事情?”趙誠問道。
“回國主,正是此事。”敬誠道,“苟夢玉雖然口頭已松,但他終究不過是一使者。並不能允諾我朝什麼好處。禮部猜測,宋帝得了訊息,大概會有所意動。只是臣等以為,我朝所提之三百萬兩不如減去一些。”
“這個無妨,但不能太少。”趙誠道,“金使到了吧?”
“已經到了。”王敬誠道,“明日,三國將共同商議,只是據說金人這次怕是想從中分一杯羹。”
“哼,金人自顧尚且不暇,何敢與孤分享。”趙誠不屑道。“對金人暫不能絲毫讓步,待臨安方面有了回覆,再做計較,否則金人若是惹怒了宋人,令會盟無法成約,咱們就白費力氣了。”
“是!”王敬誠應道,正要退去,又道,“還有。陝西梁大人慾辭官告老,這已經是他第三次上表了。”
“命他稍安勿躁,一年之內孤會讓得償所願!”趙誠道。
泰安三年(1234年)十一月,秦、宋、金達成草議:宋金兩國廢除舊約,兩不相欠,金從淮東與京湖撤走軍隊;宋以一百五十萬兩銀子的代價換取蒙古可汗解至臨安府伏法;金支付剩餘的一百萬五十兩,歲幣照舊。
後,宋大臣議在盟文中加一個“賞”字,金主又擬不再向秦稱弟。秦國不允。三方又交涉數番。最後宋金同意各加銀五十萬兩,但秦國應允許易馬。次年五月。三國換約,盟約正式生效。十月末,蒙古可汗解至臨安府,獻至太廟,以祭天地社稷。臨安府萬人空巷,盛況空前。
泰安三年十二月,汪古人餘部趁大雪道路阻隔,三千人叛亂,安北軍蕭不離在牟那山外斬首兩千,餘部被遷往麟府路實邊。
泰安四年一月,陝西行臺梁文告老乞歸。秦王詔其回中興府,拜為太師兼諫議大夫。又詔河東行臺吳禮入閣,拜為中書右丞。渾源劉祁、劉鬱以文學奉詔,劉祁以翰林大學士兼禮部尚書,劉鬱被拜為翰林學士承旨。
泰安四年二月,度支使劉中請旨鑄幣,秦王手書曰:泰安通寶。另鑄有金、銀兩種制錢,同時宋、金制錢尚未禁用。
當月工學制成活字印刷機器,諸人皆得秦王厚賞,官職級進二等。後經巧匠數次改進後,推行全國,秦國文風驟濃,貧寒之士也易得書籍。
當年秋七月,賀蘭書院發行《賀蘭學報》,中興府富商耶律文海等籌款刊行《中興商報》,河東中條麻革等名士刊行《中條見聞》。後,陝西名士楊奐等人在京兆刊印《長安文苑》,揭發陝西十二名官吏貪贓枉法,舉國震動,其中稍有不實之處,有司上表請勒令該報停辦雲。因中書令王敬誠意見,耶律楚材、劉鬱、程亮等奉旨修《大秦出版條例》,輿論因而有序。
泰安四年春三月,安北軍、河東軍及麟府路古哥共三部人馬合攻劉黑馬部,太原郝和尚拔都率部助戰。不料,劉黑馬部將田雄陣前倒戈,殺劉黑馬及心腹,秦軍不戰而勝。諸部各有封賞,李楨以功被任命為樞密院參謀局都承旨,參詳軍略大事。此戰,河東、西京路皆平,太行山以西歸入秦國版圖,河北諸侯震驚。金人隱有背盟之跡。
泰安四年秋八月,蒙古人南下,朔方軍鐵穆部奮勇拼殺,全殲一部,敵餘部退卻。該年北方蒙古屢屢南下,均被擊退。又聞西域兵亂,蒙古各部內鬥不斷。
泰安四年十月,畏兀兒王玉古倫赤攜重禮親赴中興府謝罪,獻珠玉、珊瑚、翡翠、象牙、**、木香、琥珀、花蕊布、硇沙、龍鹽若干。秦王溫言勸勉,仍令其為王,安西軍一部進駐畏兀兒國夏都,復改別矢八里為北庭。
泰安五年八月,安北軍進駐漠北,蕭不離奉命在當地築城,經略大漠,拖雷之後裔被迫開始西遷。郭侃部經略狼山及西京大同府一帶,遼東蒲鮮萬奴入踞燕京。擢張士達為陝西軍都元帥,擢沈重為禁軍統領之一。
泰安五年八月末,聞于闐閉關鎖國,不允商旅通行,秦王命西涼軍與安西軍一部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