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8部分(第2/4 頁)
式一鳴驚人,卻讓許多人爭相效仿,當朝重臣們的宅第門前每天都有讀書人投帖求見的。(7星閣 手打 qixingge。COM)中書令王敬誠等人起初還耐著性子接待一二,最後只好令下人們一概轟走,六部尚書當中只有禮部尚書家門口冷冷清清,原因無他,讀書人們不敢和他這個明年科舉地主考官扯上不乾不淨的關係,以免授人以柄,丟了資格。
“明年春就要開考了。斡某忙於備考。今日只是抽空來散散心,無心作畫!”斡三半道。他這話倒無半點虛構。
“無妨、無妨!”劉仲祿也知趣得很,沒有強求。
“三半兄,朝廷明年就要舉辦科舉,不知三半兄準備得如何了?”眾書生們落座,有人問道。
“聽說朝廷這次要考經義、詞賦、策、論,又要考雜科,恕在下直言,這些斡某從不敢興趣。”斡三半道。
“三半兄已經聞名於中樞朝廷,自然是不在乎。”另一位名叫程亮的說道,“我等卻不知考什麼好,朝廷雖說要開考,但其中卻有含糊之處,諸科當中,應試者每科皆考,則最後錄取是否是擇其中一二?倒是令人難以明瞭。”
“是啊,要是諸科皆考,怕有些難。術業有專攻,治經者,卻不一定善策、論,善詞賦者又並非精通經義,更不必說農學、律法、算術等諸科了。除非我等是通材!”有人道。“程兄一向訊息靈通,這次您也不知道?”斡三半道,眾人都伸著腦袋湊近程亮。
“這次我真的不知道,循唐時舊制,先策、次論、後詩賦,最後為經義,其中又加了雜科。聽說是國王親自出題,卻未說是如何個取法。”程亮卻搖了搖頭道,“程某料,大概是諸科皆考,若是應試者既能大約通曉經義,又擅策、論,兼懂一門雜科,怕是會最為國王看重。暫不論取法究竟如何,這個考法卻是繁重無比。”
“程兄意思是說,國王看重的是經世濟用之學?”
“諸位難道不知道嗎?”程亮道,“這樞密院設了武學,工部要設立工學,還要在戶部設農學,這其中怕是有深意。”
“這個斡某前些日子倒是聽說過,不過這與在下無關。”斡三半道。除了繪畫,其它的他都一概不敢興趣。
“這工學、農學都是實用之學,聽說中書已經通告天下,凡是百工、農桑及畜牧有一技之長者,無論出身,皆可赴中書自薦。”程亮道,“當然是朝廷發俸祿,可謂是躍龍門啊。”
“若說這百工,我等可不會鍛造、織造或是別的什麼手藝,再說咱們寒窗苦讀,可不是為了製造殺人利器。”
“誰說不是呢,除了那些斗大的字不識的工匠們,怕是無人能懂。譬如那大匠師朱某人,見州官及以下卻是不拜地,地位極尊啊。”
“斡某聽說朱大匠師的封號是國王親封的,朱大匠師對國家可是有大功勞的,若非有賀蘭兵工場製造的殺敵利器,我中興府怕是被北虜血洗了,封他為大匠師卻是理所當然。”斡三半道,“不過,若是這些粗人今後都能堂而皇之地有了身份,將來我們這些人”
“哎!”程亮嘆了一口氣,“國王行新政,重視實用之學,不是常說無農不穩、無工不強、無商不富嗎?諸位可知咱們書院為何在經義、詩賦之外還有那麼多雜學,看來國王是早有意而為之,只可惜以往我們只注意治經學詩,對它業涉獵皆少。故這次科舉備考,諸位要更注意實用之學,可不能在經義之中太過耗費,縱是備考經義,也更要留心咱們劉山長的大著。”
程亮露出一副意味深長的眼神,眾書生們都讚道:“高論、高論!”
“程是真稱得上是程半仙啊!”斡三半雖然對程亮的判斷有些將信將疑,卻也無法反駁。
“程某隻是多留心一些罷了,書院有訓曰: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程亮謙虛地說道,臉上卻有些得意洋洋。
用手機隨時隨地看小說,欣賞最新文學章節請訪問:wap。qixinge
第七十六章 會盟㈠
苟夢玉已經回到了臨安府,滿身疲憊。㈦ 星 閣首 發 w…w…w。q…i…XIN…g…ge。c…o…m。
在他踏入大宋國境內不久,離著臨安府還有一千里地,就察覺到整個大宋國的氣氛發生了詭異的變化。有人歡呼雀躍,有人上竄下跳,有人愁眉不展,有人惶惶不可終日。原因是十月乙末史彌遠死了。
無論是生前如何的大權在握和權傾朝野,史彌遠終究抵擋不住歲月的流逝。他這一次無疑是一次強烈的地震,一時間從臨安府杭州到帝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