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9部分(第3/4 頁)
瞪口呆,真以為自己是窮光
耶律楚材對這些人瞭解的一清二楚,蒙古人最強盛地時候,也是不得不遷就他們,大小諸侯各有地盤,家族中各有良田、礦產、山林、大澤無數,各蓄人口,都是鉅富之家。⑦星閣手打 QIXINGGE。他深知並自信大秦國早晚會消滅一切敢擁兵自重者,只是還未到時候罷了,必須小心謹慎虛與委蛇,尋求其中最大的好處。
這些豪強們也是在觀察,要說他們對大秦國有投靠之心,那也要打個折扣的,他們首先是要保住自己的身家性命。一旦有另一個強者的存在,他們也會見風使舵,只是他們之間也存在著矛盾,相互之間也奈何不了對方,不得不尋求外援,他們對金國沒有絲毫信心,這正好讓秦國在當中如魚得水。
耶律楚材和眾人閒談著,他表面上被眾賓朋捧得飄飄然,心中卻有些噁心,回想往事不勝噓唏。
正說話間。殿外一聲唱諾:
“定遠侯、黑甲軍統領郭侃將軍到!”
眾人止住了閒話,紛紛子著殿門的方向,心中卻在想敢在野戰中大破蒙古騎軍的秦國將軍是個什麼模樣。
眾人只覺得眼前一亮,一個英姿勃發的年輕佩刀將軍出現在眾人的面前,面如冠玉,神情堅定。氣勢不凡。郭侃絲毫沒有被無數道審視地目光所幹擾,他徑直走入殿中,和耶律楚材打了個招呼,並找了個座位坐下,如一口巨鍾一般挺著胸膛,年輕卻滿身沉穩之氣,彷彿隨時可以投入戰鬥。
那史權是認識郭侃的,只是因為種種原因未有過深交,他心中感嘆秦王有識人之明。耶律楚材是一位,郭侃之父郭德海也是一位,這郭侃年紀輕輕卻也成了獨當一面的戰將。軍侯、驍騎軍統領葉三郎將軍到!”
“安化郡開國侯、右監門衛中郎將、賀蘭軍統領陳不棄將軍到!”
“汾陽郡公、右領軍中郎將∴密院副使郭德海將軍到!”
“五原郡開國郡公、左驍衛上將軍∴密使何進將軍到!”
“平涼郡開國侯、中書左丞高智耀大人到!”
“靈武郡開國郡公、中書令王敬誠大人到!”
一通唱諾。大秦國最重要的幾位相繼抵達,這預示著秦王就要來了,殿中眾人不由得理了理衣冠,想見識一下他們聞名已久地秦王是否有三頭六臂。
在千呼萬喚之中,一營衣甲鮮明的親衛軍闖了進來,在大殿的四周帷幕下站立,不動如山。趙誠終於走了進來。
“國王駕到,諸臣恭迎聖駕,外賓見禮!”有綠衣近侍高呼道。
王敬誠連忙與眾臣起身。俯身迎駕,卻不跪拜。那些外賓也有模有樣地學著秦國大臣的樣子,唯有那位畏兀兒大臣跪在地上,不敢抬頭。
“免禮、免禮!”一個洪亮的聲音從高座上響起。
“謝國主!”眾人應道。
“都坐吧!”那個聲音又響起。
史權抬頭望去,見一位三十不到地年青人站在高處,腰懸長刀,雙目如電,身上卻是淡淡地儒雅地風度,氣度不凡。
“晉卿。今日來的客人不少,你給孤引見一二!”趙誠卻沒有坐下,而是走了下來。
“遵旨!”耶律楚材長身而起,來到對面,心中卻是氣惱。除了坐在前排的眾人,這裡來的外人當中,大多數他並不認識,甚至都沒聽說過,一時間並沒有將客人的名字全記住。河北諸路及山西大大小小的諸侯豪強實在是太多了。如今只要手中有兵。誰都可以稱霸一方,魚肉鄉民。最苦的卻是老百姓。
耶律楚材指著史權道:“這位是真定府史天澤史元帥之侄”
史權反應快,連忙謙恭地道:“草民史權,見過國主!”
“草民?”趙誠輕笑道,“你可有官職在身?”
史權道:“草民年紀尚小,又喜歡遊歷天下,家叔以為草民乃無用之人。”
“呵呵,史公子過謙了!”趙誠道有意無意地說道,“聽說史元帥善作曲,孤昨日倒是讀到史元帥冬至節新作的一曲,才子佳人地故事在史元帥地筆下也是風流無邊。”
這史家起於壠畝,準確地說史天澤曾祖史祖倫偶然築室發土得金,而成鄉間一鉅富。這不過是一種修飾的說法,也就是盜墓發家。但由此因為在鄉間善於交際,又常散財,頗有豪氣,史家一門又豪氣任俠,因而在河朔永清一帶地民間很有影響力,所以在天下大亂時,才能登高一呼應者雲集。人人都會選擇往人多地一方投靠。這史天澤除了精於騎射,有謀略、會打仗,也善於團結一方百姓,閒時還喜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