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部分(第3/4 頁)
下兵器,跪地求饒。城內並不多的百姓麻木地看著虎狼之師在城內蒐羅著一切可以用來誇耀的戰利品。
曹綱從內宮之中找到一具被燒焦的屍體,呈現在趙誠的面前,又一個梟雄死在秦王的面前,卻不令他有太多的興奮。
用手機隨時隨地看小說,欣賞最新文學章節請訪問:wap。qixinge
第二十二章 南下㈠
雪地裡,一支龐大的軍隊被寒風催著往南方進發。㈦ 星 閣首 發 w…ww。qi…XIN…gge。co…m。
寒風怒吼,來自保州、真定等地的河北士卒擠在秦軍車廂中取暖,閒聊著家常,時而傳出一陣鬨笑聲。凱旋而歸,三軍將士俱歡顏,過去數月以來的共同遠征,倒在尋常士卒之間確立了融洽的關係。
趙誠與何進也躲在一輛車內閒談,嚴寒一度曾令他們受挫,若非及時地攻克了上京城,大軍恐怕會在嚴寒中凍僵,有去無回。
“此番大戰,遼地算是平定了,雖仍有殘餘,但已不足為懼。待明年春天孤再派輕騎征討未服之部落,另選派精幹官吏治理教化百姓。”趙誠道。
“凌去非部久駐北方,部下將士熟悉北方氣候,可令其暫駐大定府。”何進奏道。
“凌去非勇敢善戰,年輕卻不驕傲自滿,為人比郭侃還要穩重有序,又能服眾,可以擔當此項重任。”趙誠點頭道,“命他暫往北京路一帶駐紮,經略遼西,東接遼東,南連燕京,西接大同,北可通蒙古。北京路臨潢府、大定、泰州一帶水草豐美,沃野千里,宜農宜牧,又有山澤之利,可養口不下兩百萬之眾,每年可提供戰馬亦不下數十萬匹,牛羊更是無數,必須納入朝廷管轄。”
“國主御駕親征,先下燕京,又徵遼地,新拓國土方圓五千裡,此不世之大功業也。然新拓之地還需治理,令萬民歸心國疆穩固才算真正的征服。譬如遼地,契丹與女真先後興起之地。彼族仍不順服,今我大軍南歸,難免不令其復叛,自古邊疆多事,大多即是如此,屢剿屢叛。反覆無常。”何進道。
“學文兄有何高見?”趙誠道。
“臣以為,征服不服王化之族,首先要靠武力鎮服。然以武力征服,力終有所不及,朝廷清剿叛亂費力費錢,往往事與願違。於是又有懷柔之策,其效卻又有其劣處。”何進道,“遼地多女真,漢民較少。以我河西治理之經驗。改變遼地人口族類種屬之構成,才是治本。然自古移民實邊之策,鮮有良績,只因朝廷遷民實邊,既勞民傷財,又令民怨。淪為苛政。國主不得不防也!”
“學文兄倒令孤有些刮目相看。”趙誠笑道。
“不敢,臣身為軍事長官,自然考慮我大秦國的長治久安。自古胡人南下侵掠,要麼是蒙古草原,如匈奴、突厥,要麼即是東北遼地。如契丹、女真。今蒙古、遼地強敵皆已大抵討平,但其部落種族仍不歸服王化,如何做到長治久安應是一件大事。”何進道。
車廂內燃著火炭,暖意融融,何進飲了不少酒,臉上微紅。
“孤也是如此想。管教胡人不敢南下牧馬,自古賢臣良將多有論述,然以孤看來,朝廷之策要麼過剛。要麼過柔。朝廷強盛,胡人自然不敢南下,朝廷若是虛弱,多給錢帛女子,以示友好,卻令胡人小視中原,徒增其南下侵掠之心。”趙誠道,“孤卻有一個大願望,那就是不再有南北之分,也不在有華夷之分!”
“這恐怕很難!”何進質疑道。
“有分別沒有關係。(7星閣 手打 qixingge)^^重要地是要令蒙古、遼地永遠臣服。須令當地人口族屬以漢人為主,說漢話。習漢字,否則終會釀成大亂。”趙誠道,“此番徵遼之後,孤明年將派官員編括戶口,凡有主之地皆歸其主耕牧,不足以供養家口者亦可補足。至於那無主的草場、良田,孤將分給所有參戰將士,三十年不徵任何賦稅,縱是商人若有實力拓荒墾殖,也可各顯其能,所有的牧場、良田誰先佔就歸其所有,朝廷不問。”
何進聽趙誠如此計劃過,並不感到吃驚,卻道:“據臣所知,漢地連年戰爭,至今人口已經大減,我陝西尚有許多可耕之地淪為荒野。倘若國主以此吸引中原人口北遷,有人見有利可圖,恐怕會令漢地人口驟減。”漢地人口因此而驟減是不可能的,遼地雖幅員遼闊,土地肥沃,然若令百姓北遷,背井離鄉,卻非易事。”趙誠道,“孤雖希望將北地變成漢地,但此事需循序漸進,不可一蹴而就。三十里無果,五十年亦可!”
何進忽然笑道:“孤主真是大手筆,我河西、陝西甚或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