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8部分(第1/4 頁)
巫偌!<爸料舨煥敕蠲�穌蠣曬牛�巳思�猿險娉閃舜笫攏�閼業較舨煥胱員�頤擰�
劉敏是蒙古人養地臣子,趙誠起初並不信任他,只讓他幫助蕭不離處理蒙古諸部族的事務。劉敏辦事很用心,大概是為了向趙誠表明心跡,殺起那些不肯臣服的部族來也從不手軟。
泰安八年的正旦節。趙誠點名要劉敏來覲見,這是要大用的。耶律楚材他都重用,其他人更是如此,如果沒有這種胸襟,趙誠也沒有今日地權勢。
“聽聞國主相召。臣日夜兼程,不敢耽誤。”劉敏道,“並代安北軍大都督蕭將軍向吾王祝賀正旦。(七#星#閣^首&;發 qixinGge)”
劉敏有一付好皮囊,既有武人的氣勢,又有文人的氣質,這兩種形象在他身上得到集中體現,令人過目難忘。
但此時的劉敏,看向背北面南而坐的趙誠,只有敬服。想起往事,他不禁感慨萬端。心道這世上真的什麼事情都可能發生。當年的他可沒有想到在成吉思汗面前十分乖巧的趙誠竟是成吉思汗家族地最大死敵。
“聽說德玄最近愛上繪畫,不知可有成就?”趙誠笑著問道。
“恰逢佳節。臣拜見國主,特獻上一幅拙作以為賀禮。”劉敏有備而來,呈上自己的大作。趙誠當地命劉鬱當眾展示,畫的是一幅墨竹。
翰林學士承旨劉鬱當眾評論說這畫技雖有些笨拙,念及劉敏這是剛入門道,還算是很不錯的畫,值得嘉許。眾臣紛紛點頭附和,人云亦云。趙誠起身觀瞻,卻搖頭道:
“德玄見過竹子嗎?”
趙誠此言一出,廳堂內一時噤聲,劉敏的臉蛋立刻紅了起來,他是居庸關外德興人,雖然大河以北也有竹子,畢竟不太常見,何況他自少時起又長居漠北。即便是劉鬱也感到有些尷尬。
“孤雖不懂畫作,但也知實踐出真知,倘若沒有見過實物,全憑臆想或者他人之作,卻不是什麼佳作。譬如治理一方百姓,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燕京方下,大臣們紛紛上表稱要安撫百姓,調糧接濟亂民,這不過是泛泛而談,卻無人知道中都路有口多少,餘糧多少,還需接濟多少?”趙誠意有所指。
“臣知罪!”劉敏無以辯駁,趙誠這一通話令他戰戰兢兢,不知如何才好。
“你眼中有竹,胸中方才有竹,然後繪畫則筆下有竹。”趙誠道,“身處廟堂之高,不光要心中有國家、百姓,更要親身躬察,方才不令政令國策偏頗!而為一方治臣,則更要體察鄉野,因時因地因事因人制宜,不可泛泛而治,更不可萬事唯上,紙上得來終覺淺!”
所謂胸有成竹,並非趙誠的自創,蘇軾早有定論。趙誠不過是藉此訓導臣子們一番。
“燕京擬改稱北平,中都路擬改稱北平行省,取北征平復之意,需要能臣代孤治理,孤以為卿早年曾治燕京,對燕地地理民情皆較為熟悉,因中書提議,故孤委任卿為北平行中書省事。孤今日這一席話,送於卿自勉!”趙誠道。
“臣銘記在胸,必不令國主失望。”劉敏道。他這才知道趙誠這是要重用自己,說明他已經得到趙誠的信任,方才那一番教訓,只是提醒自己。
“彥誠以為這畫如何?”趙誠卻問另一位與他年紀相仿地男子。這名也是被趙誠以表字相稱的名叫楊惟中。身世經歷與劉敏相似,也是因為少時戰亂被蒙古人擄了去,然後依靠自身地聰明才幹才為蒙古人所賞識。
蒙古這棵大樹一倒,獼猴四散。楊惟中本是窩闊臺將要大用之人,地位在劉敏之上。趙誠起事後,此人跑回家鄉西京大同府弘州(今張家口陽原)隱姓埋名,害怕趙誠找他算帳。耶律楚材歸附趙誠後。也對他念念不忘,屢次督促趙誠下令尋找此人,楊惟中見趙誠對耶律楚材尚且重用,對自己又極為自負,這才歸附了趙誠。
所以人們評價說。趙誠重用耶律楚材,並得到其全心輔佐,是一件有百利而無一害的好事,更得河北士人之心。耶律楚材一人,可抵千軍萬馬,如今這個日漸明朗的形勢之下更是如此。
“古人劈竹為簡,是為書簡,方才有今日之教化。聖人亦倚重也。竹有數十節,直上去天,內中虛空,是為虛心向上也!竹又超然獨立,卓爾不群,臨寒而不知畏縮,正有松、竹、梅。歲寒三友!”楊惟中道,“劉大人喜畫墨竹,自有愛慕竹之高潔虛懷之意。今國主授其大任,又諄諄告誡,臣料想劉大人將來必會畫出一手好竹來。”
楊惟中很會說話。既說出了趙誠地期望,又不得罪同僚,果然令趙誠很高興。楊惟中沒有說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