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7部分(第2/4 頁)
蹴鞠是踢不了了,因為時間到了。雙方已經六比六平,葉三郎那驍騎軍雖也是新立,但軍士大多是與他縱橫大漠時地部下,一起拼死沙場有很長一段時日了,相較而言。郭侃能與他們打平也是相當不容易。
眾人等著趙誠仲裁。
“沙場搏命,無論是大勝還是小勝、慘勝,到了最後只應該有一方活下來,不生則死,不死則生。決不含糊。這擊場上也是一個道理,也只應該有一方勝者,和和氣氣的就不應該下場競賽,那就讓他們罰點吧!”趙誠道,“無論是哪一方,賞金只能由一方獨佔!”
這罰點,仍是騎在馬上擊,不過要在對方門外五十步遠正中位置擊,對方守門者可以採用任何手段擊、踢和撲。不過在這種定點罰,守門者一般都是用身子抵擋,除非那五彩馬直掛遠角或者擦地直入。那守門者都是身材高大並且身手矯健者,身著沉重的鎧甲護住全身上下,因為這個位置很有危險性,膽小一些的是不敢站在那裡被人轟擊的。
這又是一個**,比場上雙方方才互攻對方大門還要讓場外觀眾更加揪心的,在罰球的時候。場內場外都是寂靜一片。
“噢”這點被打飛了,引起一片懊惱聲和另一方地嘲笑聲。
“哎”不用說這被撲中了,進而引進支援另一方的觀者歡呼。
“好”罰中了,山呼海嘯般地歡呼聲響起,震耳欲聾。
雙方各罰五次,驍騎軍這次以三比二獲勝。
“國主有令,命驍騎軍與神策軍健兒臺前領賞!”禁軍張士達傳達著趙誠的命令。
葉三郎與郭侃各自帶著自己的手下。來到臺前,人人面色赤紅,汗流浹背,渾身冒著熱氣。獲勝的一方喜不自勝,敗的一方仍然不服氣。
“郭兄弟承讓了!”葉三郎這時變得謙虛了起來。
“我軍新立,配合還不夠圓轉,暫讓你們驍騎軍獲勝一場。下次就沒這麼容易了!”郭侃瞪著葉三郎道。他地手下們也都附和道。個個不服氣。
“好志氣,我大秦男兒應勇於公斗怯於私鬥也。輸了一場並不丟人,下一場再找回來也不遲啊!”趙誠高興地拍著葉、郭二人地臂膀道,“驍騎軍賞十兩黃金,神策軍將士雖敗,但並未氣餒,其情可嘉,每人另賞馬鞍一副!”
“謝國主!”葉、郭等人跪謝。
太陽已經爬上了最高頂,陽光正照射在葉、郭兩人的身上,兩位健壯地年輕人正接受著所有人的注目禮,現場又響起了熱烈的叫好聲。
“恭喜郭元帥,您有一個好兒子!”宋平湊近郭德海的耳邊道。
郭德海正要謙虛兩句,那邊張士達又開始了下一個儀式:“國主又設封賞,錢五十貫絹二十匹,以比試箭法。凡我大秦國百姓,無論士農工商,皆可下場一試!”
也許是現場的氣氛所感染,又或許是賞金吸引人,再或是揚名立萬的好勝心使然,張士達話音未落,校場邊地圍欄外,撲通、撲通地跳出來數百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農夫、牧馬人、工匠、商人、士子,還有官府裡的小吏和酒肆裡跑堂的夥計,竟也夾雜著一些年輕女子和少年人,其中包括耶律楚材之子耶律鑄,個個都要參加比試。
以前,趙誠為了發現和培養可造之材,每年在秋季農忙結束後舉辦秋季比武大會,張士達、西壁輝與曹達這樣的年輕人就是在這樣的比賽中脫穎而出,並進而成為開國功臣的,就連葉三郎也是因為參加秋比獲勝而為中興府人所熟知。剛剛過去的秋天因為戰爭沒有比賽,這讓許多準備在秋比中大顯身手之人很是失望,而且根據以往的經驗看,趙誠對那些獲勝者從來就不吝獎賞。
這成了許多人出人頭地地捷徑,包括讀書人。賀蘭書院學生出身的凌去非是許多讀書人心目中的典範。
張士達未料道會有這麼多人踴躍參加,只好向趙誠請示。
“這很簡單啊,讓精壯挽強弓,女子挽輕弓,少年換小弓!”趙誠笑道,“分別比試,各取前三名,勝者均得同等封賞,孤怎會愛惜錢財呢?”
“快、快,令禁軍攔住,別再讓百姓往裡跳了!”那邊王敬誠卻驚呼的。
眾文武放眼望去,不禁大笑,因為仍有無數百姓往校場裡跳,要是全都跳下來,這比試要比到什麼時候呢?
注:關於中國歷史上馬的起源有很多種說法,這裡僅取其中一種,而且是由古代足球演變而來。
用手機隨時隨地看小說,欣賞最新文學章節請訪問:wap。qixinge
第二十章 冬至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