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4部分(第2/4 頁)
聲響中,泰安元年便過去了。
兒子趙松已經玩累了,梁詩若命柳玉兒將他帶去歇息。看著柳玉兒窈窕婉約的背影,梁詩若忽然說道:
“這宮中人口還是太少了。”
因為這個喜慶的日子,梁詩若喝了不少酒,兩腮泛起了桃花。她看向丈夫的眼中,充滿著無盡的愛意和幸福之感,趙誠肆無忌憚地將妻子摟在懷中,深情地說道:
“**一刻值千金,豈能虛度?”
在眾目睽睽之中,他將愛妻抱起,大步邁向後殿。懷中之人掙扎一番,放棄了抵抗,將頭埋入他寬廣堅實的胸膛。
用手機隨時隨地看小說,欣賞最新文學章節請訪問:wap。qixinge
第二十九章 春寒㈡
金國皇帝完顏守緒年底在得知本國使者與秦國達成的和約全部內容,暴跳如雷。
但他也只能望著深深宮闕,仰天長嘆,他沒有任何膽量敢否決這一和約。烏古孫仲端伏闕三日,祈求皇帝降下不職之罪,最終完顏守緒還是接受了這個和約。秦國使者韓安國換約之後,立刻心滿意足地離汴回去覆命了。
相較金宋兩國嘉定年間所修立的和約而言,這份和約其實也算是秦王趙誠比較客氣了,在國家淪喪的這個局面,完顏守緒只能在韓安國面前和顏悅色地表示遵從。
在臘月將盡的時候,完顏守緒向宋國臨安府派出了一位使者,當然不是慶賀正旦節的,而是打著慰問宋國太后駕崩的旗號來的。因為他想讓宋國將積年的歲幣“還”給金國。宋國每年給金國歲幣,由來已久,不過最近一個和約卻是因韓胄北伐失敗而起的。
當時金世宗死後,繼位的金章宗沉湎於酒色,不理朝政,內政大亂,又因為金國北方塔塔兒人侵襲邊界,金國連年興師,民生疲憊,國內盜賊橫行。韓胄以為有機可乘,想北伐中原。他當時和陸游、辛棄疾等人交往,為他贏得一些威望,但並未讓這兩位一心精忠報國之人參與任何實際的事情。
宋寧宗開禧二年(1206),“轟轟烈烈”的北伐就開始了,當時雙方並無強弱之分,宋軍一度形勢較有利,但主將無能,累死三軍。韓胄手下的主將郭倪就是一個喜歡手持羽扇模仿諸葛亮的人物。當他看到潰兵如潮。無法喝止。急得號啕大哭,自己也跟著人郡逃跑,被人譏為“帶汁諸葛亮”。淮北逃難的軍民湧入江南。韓胄慌了神,有人建議請熟悉北方抗戰又有指揮之才的辛棄疾出來,辛棄疾此時在江南已經閒居了二十年,重病臥床,“男兒至死心如鐵”,無濟於事。那時候吳侄孫吳曦又降金,欲將蜀地獻給金國。真是禍不單行。
於是,韓胄又決定與金國和議,不過除了讓宋以侄子對待叔父地禮儀來對待金以外,每年付歲幣三十萬兩、三十萬匹絹布,還要給三百萬兩銀子作為補償軍費。但是決定他死亡地是最後一條,那就是韓胄本人地項上人頭。當時的楊皇后現在剛駕崩的楊太后就找來史彌遠,定計將韓胄殺了。
此和約正式達成是在嘉定元年(1208),因此就叫“嘉定和約”。== ==有太學生作詩諷刺曰:
自古和戎有大權,未聞函首可安邊。
但是。緊接著當蒙古人在北方崛起時,金國國勢已經每況愈下,鐵木真率軍南下時,自嘉定四年(1211)金都(當時在燕京即中都)被蒙古軍包圍,宋、金使節不通,宋國“孝敬”地歲幣便未能輸金。金遷都汴梁前後,曾兩次向宋國督索積年歲幣。宋國人在對金以宋舊都汴梁為都城表示極大憤怒的同時,一方面擔心金都南遷將給本國造成諸多麻煩。另一方面。又擔心新興的蒙古會給本國以更大的威脅。
這個時候當然有人趁你病要你命,廢除這種叔侄關係。更要斷絕歲幣。但也許多大臣意識到金國存在的必要性,企圖以金為屏障。
喬行簡當時奏說:“強韃漸興,其勢已足以亡金。金昔吾之仇也,今吾之蔽也,故人唇亡齒寒之轍可覆,宜姑與幣,使得拒韃。”
權相史彌遠也支援這種看法,但是朝中大臣爭吵,最終折中,就是將歲幣額數減少。但當時的金宣宗拒絕這一提議,宋國於是藉口槽渠乾涸,運輸不便,斷絕了歲幣。
這事當然不能就這麼算了,嘉定十年(1217),成吉思汗當時認為金國滅亡指日可待,就留木華黎經略中原。木華黎手中軍隊太少,主要依靠漢軍駐守城池關隘,自己手中不過一萬餘蒙古騎兵充當機動,這讓金國的壓力大減,金國於當年四月在西起大散關,東到淮河一帶漫長地宋、金分界線上從多處對宋國展開了全面進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