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部分(第3/4 頁)
專理民事,萬戶總軍政,凡課稅所掌課稅,權貴不得侵之。奈何反對我地就是這些豪強們。”
“呵呵,蒙古人就是欲效仿宋太祖釋兵權,也還不到時候,畢竟需要仰仗漢軍。”趙誠看著耶律楚材憤怒地模樣,輕笑道,“眼下我趙誠已經起兵,蒙古已經元氣大傷,依居士看,這個天下大勢將會如何?”
耶律楚材想了想道:“蒙古雖是元氣大傷,但國主將會有一戰,你若能再一次擊敗來尋仇的蒙古人,到那時國主再談天下大業也不遲。”
“正是如此,我欲儲存實力,迴歸河西,不佔大河上下一寸之地。”趙誠低頭沉聲道,“人貴有自知之明。”
“國主既然已經走了這麼遠,若是從關外回賀蘭,卻會讓中原豪強們小看了你。”耶律楚材淡淡地說道。
“我雖有騎軍兩萬,汴梁城外還有伏軍五千,他們若是與我野戰,我自然不必害怕。但雙拳難敵四手,我更不願和豪強們樹敵,而讓蒙古人沾了便宜。”趙誠道,他見耶律楚材面有得色,遂問道,“居士有何高見?”
“豪強們雖實力雄厚,眼下形勢未明,國主也不必高看他們對蒙古的效忠之心,他們不過是梟雄而已,若是手中沒有了兵力,他們也不過是尋常人。”耶律楚材冷笑道,“正如國主您,您若是沒有一支精兵,您比豪強們差遠了。”
趙誠心喜,連忙道:“請居士詳言!”
“益都李乃李全之子,當年成吉思汗西征,只有李全未派兵助戰,李嗣位後,也是如此,聽說他和宋人眉來眼去。東平嚴實本投靠宋人,當年他被金軍圍攻,求救於宋將**,卻不得救助,一氣之下才投了蒙古,此前每當嚴實窮急之時,看到蒙古、金、宋那方強盛,便倒向那一方。順天張柔貞佑年間蒙古軍擾攘河朔之時,聚族黨數千家,選壯士,團結隊伍以自衛,抗蒙之心尤盛,奈何落馬被俘才降了。濟南張榮起初並不歸附蒙、金、宋任何一方,並以孤軍獨抗蒙古數載。丙戌年,東平、順天已歸附蒙古,在無所倚恃的情況下,張榮才款附蒙古地。”耶律楚材侃侃而談道,“依在下看,真定史天澤實力卻是最厚。而且此人頗得蒙古人信任。”
“依居士之言,這些豪強都是見風轉舵之人?”趙誠道。
“正是。”耶律楚材捋著長鬚,頗有些老神在在的模樣,“國主若是避戰,從關外回河西,則會讓他們恥笑。但國主若是敢取道中原,長驅直入,他們必心生懼意,守城不出,以為自保。他日國主捲土重來,天下莫敢不從。”
“我所率的都是騎軍,又不會強攻城池,人不犯我,我不犯人。”趙誠道,“眼下漢軍大多集中在大河以來,北方實力空虛,他們若是聽說情勢有變,恐怕都會慌亂起來。我賀蘭軍正好亂中取慄。”
“此其一也。其二,若是有敵攔住國主的去路,縱是銅牆鐵壁與刀山火海,國主也應該不計代價一鼓而下,以示賀蘭軍之雄威!”耶律楚材道,“既然國主在中原留有伏兵,在下以為國主也是這麼想地吧?”
趙誠訕笑道:“不瞞居士,我與王敬誠等人也有如此打算,全憑我審時度勢再做決定。聽居士之言後,我倒是下了決心。我想這個時候,大河以南恐怕已經亂成一鍋粥了吧。”
“國主在等,等速不臺和漢軍知道您已經橫掃蒙古,並殺了窩闊臺吧?”耶律楚材問道,“那五千伏兵恐怕是到處煽風點火,唯恐天下不亂。”
“正是!”趙誠大笑,“居士乃智慧之人,你能想到這個,看來我邀你輔佐於我,真是一件很明智的事情。”
耶律楚材無可奈何地乾笑了一下,預設了。
用手機隨時隨地看小說,欣賞最新文學章節請訪問:wap。qixinge
第三十章 甕山泊㈤
第二天,趙誠領耶律楚材入燕京城。
城外連營數里,赤旗招展,賀蘭軍士在此安營紮寨,個個龍馬精神,井然有序。他們嚴守趙誠的命令,不得私自入城,僅有鐵義軍在城內把守城門及巡邏治安。
鐵穆、蕭不離、陳不棄等紛紛前來見趙誠。
“諸將先拜拜我的宰相大人!”趙誠卻衝著眾人道。
“參見宰相大人!”眾人連忙齊聲拜道。
趙誠這是霸王硬上弓,耶律楚材只好道:“諸位將軍辛苦!”
“南方有何軍情稟報?”趙誠問陳不棄道。
“我軍已經離城百里遍設耳目,凡是從南方來的人都一一被拿下,想來不出七日,這裡的情形就會天下大白。”陳不棄稟報道。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