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部分(第2/4 頁)
市和村莊,都會恢復過來的,而且到時候,你們這些官員也都會得到我發放的薪餉,這是我的保證。”趙誠道,“我的保證需要你們來實現,若是我發現有人陰奉陽違,不按照我的命令列事,我將會讓他後悔!”
趙誠揚了揚手中馬鞭,這是成吉思汗賜給他的,彷彿是一把尚方寶劍。他積極進行著戰後重建的活動,並不是他對成吉思汗的霸業有多麼忠誠,而是他希望透過自己的努力,能讓這裡的百姓能過得好一點。前提是,他必須讓鐵木真能得到實在的好處。
“是的,長官!”塔兀沙道。
“我要你準備好的青冊呢?”趙誠問道。
塔兀沙從隨從手中取出一個帳本,恭敬地遞給趙誠道:“本城現有儲存完好的無主商鋪,全在於此,另外還遵從您的命令,驅使流民修繕了兩百七十五間商鋪。只是,屬下有些不明白,上官為何要花大力氣修繕這些破落的地方?不僅耗費人力,還耗費庫存不多的糧食。”
“這個你到時就會知道!”趙誠莫測高深地一笑。
他準備做房地產生意,而且他所有的計劃,都是稟報成吉思汗之後開始實施的,要不然他的計劃就是完美無缺,也只是鏡花水月。成吉思汗對他這一套雖然並不太相信,不過趙誠若是真能套現變成金燦燦的金幣,他自然不會反對。而且,趙誠也派出使者將自己的計劃告訴察合臺等皇子,他們四人見有利可圖,也動了腦子,警告趙誠不要損害他們的利益。
這個趙誠當然明白,他將所有的地產分成五份,最大的一份歸成吉思汗,另四份歸四位皇子,還有諸位重臣,剩下的都歸他的政府所有。若是沒錢賺那麼只能說明趙誠的腦袋不太管用,但是若是有錢賺,這後遺症就多了,恐怕就有人指責趙誠貪汙,所以趙誠事先將自己的計劃,向蒙古鐵木真父子攤開,一副推誠佈公的樣子。
結果就是,幾位皇子,尤其是派了數名親信來“監督”趙誠,察合臺還派了兩支千人隊,去掃蕩那些沙漠中的盜匪,為將來的商隊提供安全的通道,只是剛開始掃蕩,效果不太好,連趙誠都遇到了一支小股盜匪。
趙誠寧願去搜刮那些商人,也不願去壓榨河中地區的平民百姓,因為那些喀喇契丹與畏兀兒的商人才是真正的有錢人,尤其是畏兀兒商人,他們臣服於蒙古很久,在蒙古人的心目中又相當有地位,所以他們的商隊可以自由貫通東西,賺取了大量的錢財。就是戰爭最如火如荼的時候,在蒙古軍營之中也隨處可見畏兀兒商人的身影,他們發著戰爭財,將蒙古軍的擄獲低價購買,然後轉手銷往外地。
趙誠這個大達魯花赤,只是一個空架子,手中一分錢也沒有,他只能調集一些糧食讓那些食不果腹者勉強不至於餓死,連官吏的薪水也一個子沒發,這當然會很容易促使這些官吏壓榨平民百姓,正所謂縣官不如現管。因此,他急需要硬通貨,並且透過招商活動,集聚人氣,擴大就業、內需與本地特產出口,爭取早日恢復正常生活。
“若是將來人們在評價我這個‘古人’時,大概會將我算做一位‘古代經濟學家’吧?”趙誠有時這麼想。
第六章 征途㈤
陰山①上流淌下來的雪水,澆灌著戈壁上的綠洲,河谷兩旁種植著葡萄、桃、杏和各種穀物。而晝夜溫差大,日光充足,又讓這裡的瓜果四季飄香。
戈壁看似缺水,然而分佈較多的卻是坎兒井,這是一種特殊的灌溉系統,由明渠、暗渠、豎井和澇壩四部分組成,將鹽鹼地變成肥沃的良田與果園。
畏兀兒除了最多的是果園之外,人們遠遠望去,映入眼簾的卻是那些久經風沙的佛塔與規模宏大的洞窟,還有融合東西方繪畫藝術的壁畫。稍新的圓頂建築卻是清真寺,伊斯蘭文化隨著商隊正一步一步向東方逼近,而摩尼寺廟已經破敗不堪。
畏兀兒的國王名叫巴爾術,全名應叫巴爾術阿而忒的斤。畏兀兒的國王都有“XX的斤”的名字,意思是“君主”或“諸侯”的意思。
畏兀兒人跟曾經強盛一時的喀喇汗王朝系出同源,他們都是回鶻帝國衰弱之後西遷的不同分支,還有一支被稱為甘州回鶻(今甘肅張掖),後者臣服於西夏。
當近百年前東方的遼帝國走向滅亡之際,契丹皇族耶律大石率很少一部分契丹人來到西域,獲得了許多部落的支援,建立了西遼,逐漸控制了西域。畏兀兒王國是西遼附屬國,西遼皇帝派了一位“少監”到畏兀兒這樣的被征服地區,作為征服的象徵和收取貢品的代表,實際上相當於監國。耶律大石是位有為的名君,是進士出身,對待屬國比較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