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4部分(第3/4 頁)
會自己立一塊功德碑。他當然不會隨便找一個人來為自己撰碑文,因為那樣不能顯出自己地高大英明。
所以,汴梁城內兩大才子被崔立召集在一起。這王若虛被稱為文壇盟主,文才自是一流的。元好問其詩、文、詞、曲,各體皆工,與時人白華合稱“元白”。
這崔立佈置任務時,卻正話反說:“汝等何時立一石。書吾反狀乎?”
兩人面色如土。
崔立忙著帶領百官出城請降,留下一個名叫翟奕的監督。這兩才子呆在一起如同熱鍋裡的螞蟻,他們“軟弱”,卻將這件事視為餘生最大之恥辱;他們“有骨氣”,卻又不敢對抗崔立手中的利刃。文人的可悲之處,莫不過此時此事了。
“今召我等作碑,不從則死。作之則名節掃地。不若死之為愈。”王若虛心道。文人大多好名。他與元好問兩人皆知,作了就名譽掃地。可是不作碑文,門外的軍士就會將刀架在自己的脖子上。
兩人就在一起,哀天怨地,大嘆生不逢時。人的名樹的影,他們倆人此時寧願自己目不識丁。
崔立帶著百官及天子冠冕及無數珍寶出城請降。他十分興奮,這興奮中夾雜著緊張與驚懼,複雜地讓他自己也搞不清楚。
就在崔立出城地時候,御史大夫裴滿阿忽帶,諫義大夫左右司郎中烏古孫奴申,右副點檢完顏阿撒,講義蒲察琦,戶部尚書完顏珠顆,參政完顏奴申之子麻因相繼自縊。
還有人正在準備自縊。
“降臣參見賀蘭國王大駕!”崔立一進入趙誠的大帳,就恭敬地拜倒在地,行了個九拜大禮。而他的心腹及不得不跟在他的身後的文武百官們,則擠在帳外,在賀蘭軍的刀箭下發忐忑不安。
“抬起頭來!”趙誠並未讓他起來。
崔立連忙抬起來,他想知道自己拜地是什麼樣的人物,而趙誠卻是想知道這個崔某人到底有什麼能耐獨攬汴梁大權。混世魔王崔立貌不驚人,他一雙狡黠的眼睛讓趙誠感到極惡心。
崔立身居高位,當然也聽說過趙誠,只是他不明白這個同樣是漢人模樣的人物,為何成了蒙古人國王,完顏守緒出奔,朝中大臣大多都留在城內,不過這些頑固不化之輩,小臣恐衝撞了國王大駕,故而並未全領來。”崔立道。
“崔大人辛苦,你將汴梁城獻給我,此功須厚賞。我自會讓你做河南王,不過本王想知道哪些人還有擁立之功,本王可不想讓有功之人未得封賞!”趙誠道,“馮唐易老李廣難封嘛!”
“臣代諸位降臣向國王謝恩!”崔立大喜。在他示意之下,他的心腹們都被集中起來,他們在夢著榮華富貴,卻不知自己踏上了黃泉之路,甚至有人還拼命擠進來。
趙誠站起身來,走到帳外,在那些跪倒在帳外的大臣們的臉上逐個掃了一遍。那些降臣地臉上展現出或厚顏或不屑或冷漠地表情來,但不經意間與趙誠的目光相撞,彷彿被利箭射中,連忙低著頭。
“崔大人,這裡面少了一個人!”趙誠忽然轉身。他腰中地長刀隨著他的身子晃盪著,一直像狗一樣跟在身後的崔立,被趙誠這突然轉身給嚇住了。
“請國主示下,只要此人在城內,小的立刻去為您找來。”崔立哈著腰道。
“哈哈!”帳內左右眾將校發出鬨笑聲。
崔立心中疑惑,再瞧向趙誠,趙誠臉上卻是滿臉鄙夷之色:
“我自會派人入城去請來,你就在我營中待著吧。”
不遠處,崔立的那些被暫時解除武裝的手下們,被摁倒在地。賀蘭軍手起刀落,一顆顆頭顱被砍了下來。
慘叫聲讓崔立警覺,大感不妙。一把寒光閃閃的長刀架在他的脖子上了,他欲張口求饒,卻只能看到趙誠遠去的背影。
用手機隨時隨地看小說,欣賞最新文學章節請訪問:wap。qixinge
第四十二章 汴梁㈡
清晨,汴梁城在晨曦中甦醒。
翰林學士承旨,兼同籤大睦親府事烏古孫仲端,揹著雙手,站在自家宅第的書房前對著碧空哀聲長嘆。
烏古孫仲端在興定四年(1220年)以禮部侍郎奉使乞和於蒙古,這位前外交官曆經千辛萬苦涉流沙渡大河,向當時的在西域進行征服大業的鐵木真乞和,曾受到過趙誠的熱情接待。自那以後,他的官途一度很不錯,因出使西域有勞而進二階,歷裕州刺史,正大二年成為御史中丞,安撫陝西,還曾權過參知政事。
不過他因過於“識大體”,指摘皇家之過,惹怒了皇帝,被貶同州節度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