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部分(第2/4 頁)
名的大儒,不貪圖權勢,一生沉醉於《漢史》的編纂,是有名的書法家,飛白體就是由他創造的。
第兩百九十三章 勤王(二)
而且精通音律,精於篆、隸。
尤以隸書造詣最深,名望最高,有“蔡邕書骨氣洞達,爽爽有神力”的評價。
是著名才女蔡文姬之父。
“不知兩位大人前來將軍府,可是有事”,片刻後,李忠笑著問道。
蔡邕點點頭道:“不瞞將軍,我二人此次前來確實是有要是想要請將軍幫忙”。
“噢,請說”,李忠道,他卻是沒有給兩人任何承諾,這也不是他小氣,只能說是他越來越成熟了,如果他真的現在承諾了什麼的話,恐怕到時候答應了讓他頭疼,不答應卻是落得個言而無信的罵名,這卻是得不償失。
“不知將軍對董卓此人如何看待”,蔡邕問道。
李忠眯著眼,看著兩人,從蔡邕的語氣和言語之中卻是發現了一絲端倪,笑道:“大人為何問此孩童一般的問題,他是什麼人天下人人皆知”。
李忠卻是給了個模凌兩可的答案,令兩人一陣尷尬。
“將軍誤會了,伯喈不是這個意思”,王允連忙解釋道。
李忠笑而不語,郭嘉也是在一旁坐著,絲毫沒有說話的意思。
蔡邕,王允兩人對視一眼,均是一陣無奈,王允起身道:’其實不瞞將軍,我等此來確實是有事“。
”請說“,李忠道。
“那董卓自從進京,便是橫行跋扈,開始還好一點,最近他更是縱容士卒隨處劫掠,司隸地區已經是民不聊生,文武百官更是窮迫潦倒,陛下更是被這斯軟禁在皇宮,此賊可謂是倒行逆施,乃是王莽第二啊。望將軍看在先帝的份上,救我大漢於為難之中啊”,王允有些悲慼的說道,一副憤懣的樣子,但是在李忠面前卻是表現得很是恭敬。
李忠聽完後沉默了,他猜對了,果然是因為這件事情。
“哎”,突然郭嘉嘆息一聲,在這落針可聞的氣氛下,卻是十分的引人注意。
“不知奉孝先生為何嘆氣”,王允問道,同蔡邕對視一眼,心裡升起一股不好的預感,恐怕此事不會善了。;
郭嘉起身,朝兩人抱了抱拳道:“兩位大人,我等也知陛下處於水生火熱之中,奈何幽州並無此能力啊”。
“奉孝先生,據我所知,將軍手下帶甲之士數十萬,何為沒有能力”,王允皺了皺眉頭道,顯然他這是認為郭嘉在推脫。
郭嘉道:“大人有所不知,幷州丁原不服聖旨,抗旨不遵,我家主公隨即揮兵討之,二十餘萬大軍死傷過半,更簡冀州牧韓馥如今不服我家主公調遣,北方匈奴鮮卑更是對我幽州虎視眈眈,而那高句麗,扶余等蠻夷也是不服教化,垂涎我遼東等地,雖我幽州兵多,但是如此分散開來,卻是顯得有些入不敷出啊”。
“這。。。。。。”,雖然兩人認為這是郭嘉在理直氣壯的推脫,但是卻也是說的是實情,鮮卑,匈奴等異族一直以來都是對大漢土地十分垂涎,但是他們卻是不甘如此就放棄了。
“將軍,奉孝先生,我知將軍難處,但是將軍乃是我大漢鞏固之臣,難道能坐視陛下被董卓賊子軟禁,弄得天怒人怨不成”,王允道。
“而且這裡乃是陛下聖旨,請將軍接旨”,王允拿出一份黃燦燦的聖旨來,對李忠道。
李忠也沒想到王允此人如此不識趣,但是想他讓下跪接旨,卻是有些不太現實。
“仲康”,李忠叫道。
見李忠在給自己使眼色,許褚也不笨,走過去將聖旨拿下,轉過去叫給李忠。
王允見此更是大怒,但是卻是不敢對李忠發怒,除非他不想要命了。
而一旁的蔡邕也是皺了皺眉頭,但是卻沒有說話,心裡暗自嘆息了一聲,但是卻沒有辦法,王綱不振,大漢之悲啊。
李忠拿過來一看,居然是讓李忠得到聖旨後立即率軍勤王,就他於水火之中,另外還封他為驃騎將軍,如果真能勤王成功,就封他為王,這條件的誘惑不可謂不大啊,看來劉協是真的被董卓給逼瘋了。
漢朝從高祖以來,都有一個規矩,那就是異姓不得封王,而劉協卻是為了能夠將董卓給趕出洛陽,卻是下了這麼大的籌碼。
李忠冷笑一聲,要是他真的將劉協救出來了,恐怕劉協第一件事就是剝了他的軍權,他可不是傻子。
臉色一變,李忠有些哀傷道:“哎,如今天子蒙遭大難,實乃是我等臣子之大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