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8部分(第1/4 頁)
換個角度想,如果能夠依靠人員傷亡最小的戰略打擊擊敗美國,為什麼要讓成千上萬的共和**人去送死呢?
即便裴承毅不考慮連任。也得為共和國的安定考慮吧。
問題是,作為國家最高領導人。裴承毅不可能不知道,僅僅依靠戰略打擊就讓美國投降的可能性非常渺茫,而任何優秀的領導人都不會把勝利的希望寄託在渺茫的希望上,也就會做好第二手準備。
事實上,從一開始,裴承毅就沒有排除用地面戰爭打垮美國可能性。
正是如此,在進入躬年之前,共和國最高統帥部就批准了陸戰隊提交的戰略部署計劃,向加勒比海地區部署更多的地面部隊。雖然當時這麼做的目的是攻打波多黎各,佔領這座用來解決猶太人問題的島嶼,並且在接下來的作戰行動中控制古巴,防止美國在極端情況下突襲豐巴,為天軍的戰略轟炸機建立前進基地。但是到了力臼年,特別是在共和國陸戰隊已經登上古巴之後,最高統帥部沒有把部署在大西洋上的地面部隊撤回來,而是讓陸戰隊就地整編,為下一輪進攻做準備。
也就是說,這個時候,裴承毅就已經認識到,很有可能用一場地面戰爭來解決問題。
關鍵不是打不打,而是在什麼時候打,以及在什麼地方打。
根據戰後披露的資訊,當時裴承毅的主耍精力就用在了這個上面,即如何用一場規模不是太大的地面戰爭來打垮美國的抵抗意志。
毫無疑問,歐洲在英國的行動,成為了共和國最高統帥部批准地面弈旬書曬細凹曰迅姍不一樣的體蛤
明中旬,最高統帥部批准了陸戰隊的作戰計劃,規定在兵力投入不過 四萬包括艦隊與航空兵。但是不包括後勤保障部隊的情況下。動一場規模有限的地面戰爭,登陸地點在北美洲大陸東北地區,目的是迫使加拿大投降,並且阻止歐洲進軍美州大陸。進攻起時間方面。最遲不得晚於月底。
當然,共和國當局沒有及時披露這一訊息。
為了迷惑敵人準確的說,應該是迷惑歐州,共和國海軍與天軍的戰略打擊仍然在繼續進行,而且沒有降低打擊強度。更重要的是,4月下旬,共和國當局同意了法德意代表歐州提出的請求,在美國停戰談判的問題上與歐洲進行提前接觸小並且計劃在月份進行高層磋商。
明上旬,雙方的部長級官員在貝魯特進行了第一次會晤。
既然是高層會晤,談的就不僅僅是停戰談判的問題了。
共和國當局的態度很明確,即與美國進行停戰談判,不等於放棄無條件投降的基本要求,即共和國仍然堅持只有美國無條件投降,戰爭才有可能提前結束。為了表明這個立場,共和國外長還拿出了一份得到了力多個集約集團成員國支援的檔案,即集約集團不會接受美國提出的任何投降條件。當然。如果沒有任何轉圈餘地的話,共和國與歐洲的這次高層接觸就沒有任何意義了。按照共和國外長的說法,不是不可以接受美國的投降條件,只是不能出人道主義範疇,即只會考慮與保證美國民眾根本利益有關的條件。絕對不會在涉及到戰犯、政權、政治體制、軍事力量等等問題上與美國進行談判。
顯然,這次談判的主導方不是歐洲而是共和國,因此對於共和國提出的條件,歐州沒有提出異議,也沒有急著開出籌碼。原因很簡單,當時法德意等國已經意識到,共和國很有可能嶽在準備起一場大規模登陸作戰行動,然後以地面戰爭的方式佔領美國。
雖然沒有證據表明歐洲獲取了共和國的作戰計劃,也就是不清楚共和國陸戰隊的準備情況,但是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在共和國出兵控制冰島、保衛亞爾群烏的情況下。法德意肯定知道,共和國陸戰隊登上美洲大陸只是遲早的事情。
想明白這一點就不難現,磋商只是個幌子,共和國要的是時間。
毫無疑問,對法德意等國來說。對於共和國的行動幾乎沒有任何干預能力,即沒有辦法改變共和國陸戰隊登陸北美大陸的現實。
當然,歐洲國家有辦法制造麻煩。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訊,月舊日。也就是雙邊磋商還在進行的時候。法德意就透過駐瑞士大使向美國與加拿大傳遞了與共和國陸戰隊即將在北美大陸登陸的情報,而這份情報在轉遞過程中曾經落入瑞士官方手中。雖然這份情報的資訊非常有限。既沒有提到詳細的登陸地點,又沒有提到準確的登陸時間,甚至沒有提到登陸部隊兵力,以及登陸作戰的起方式等等基本資訊,但是由歐洲國家出的警告自然有著非同一般的意義,對美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