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部分(第1/4 頁)
小說巴士 更新時間:2010…8…28 3:12:15 本章字數:7066
喬戈裡峰東面,邊境線以北五十千米的中國領空。
一架背上頂一隻大圓盤,垂直尾翼上塗著鮮亮的中國空軍標誌的“空警2000”型預警機正在八千五百米的高空翱翔。隨著電子掃描天線以每五秒一週的速度運轉,每隔五秒鐘,十二臺戰術顯示器的下半截圖幕上就會出現密密麻麻的光點,其中一個光點非常的明亮,也非常的醒目。
那是一個“同胞”:印度空軍的A-50I型預警機。
與“空警2000”一樣,印度空軍的A-50I也採用了伊爾-76型運輸機作為雷達載機。不同的是,A-50I配備了以色列為“費爾康”預警機研製的大型相控陣雷達,而不是印度自行研製的雷達。“空警2000”型的固態電子掃描雷達與“費爾康”雷達的效能在伯仲之間,對大型目標的探測距離都超過了五百五十公里,能夠同時探測到數百個目標,並且跟蹤其中數十個目標,為十二架戰鬥機提供戰術引導資訊。兩者也有共同的缺點:對崎嶇地形上空的超低空目標的探測效能不夠理想。
為了彌補這一缺陷,“空警2000”型在機腹安裝了一部大型有源相控陣合成孔徑雷達,專門用來探測超低空飛行的目標,還能用來測繪地形地貌。
相反,缺乏自研能力的印度空軍無法為A-50I提供類似的裝置。
毫無疑問,印度空軍的預警機也發現了北面的“同行”。
只是中國沒有參戰,並且在中國領空活動,印度空軍只能望空興嘆。
同樣的,印度空軍不能阻止中國預警機向巴基斯坦的戰鬥機提供戰術情報。
其實,巴基斯坦空軍也派遣了一架從瑞典採購的“薩伯-2000”型預警機在伊斯蘭堡東面巡邏,跟蹤與監視印度空軍的作戰飛機。問題是,“薩伯-2000”上的“愛立眼”雷達的探測距離僅有可憐的三百千米,“看”不到四百五十千米外的印度預警機。
要想幹掉印度預警機,就得依靠中國空軍提供的戰術情報。只不過,這還不夠。
斯利納加以北,印巴停火線北面,一萬八千米高空,“兀鷲”無人偵察機正以每小時三百二十千米的速度,悠然的翱翔著。
此時,“兀鷲”在同時執行兩個任務。一是充當戰術通訊中轉站,將“空警2000”蒐集到的戰術情報傳送給執行作戰任務的巴基斯坦“雷霆”戰鬥機。二是用毫米波合成孔徑雷達測繪地形,為巴基斯坦戰機提供準確的導航資訊。
西南方向上,四架“雷霆”戰鬥機正在山谷中穿梭前行。
最前面的那架“雷霆”戰鬥機上,哈迪夫少校竭盡所能,才勉強控制住如同脫韁野馬般的戰機。
三十五分鐘前,哈迪夫少校駕駛著掛了三具大型副油箱、六枚中程空對空導彈、二枚格鬥導彈的“雷霆”戰鬥機,與三架僚機從拉瓦爾品第空軍基地緊急起飛。剛剛飛離機場,四架戰機就將飛行高度降低到了五十米。
半年前,哈迪夫少校就與另外三名飛行員開始進行超低空飛行訓練。
當時,他還以為這是為了在戰爭中執行縱深打擊任務。畢竟,超低空飛行是突破防空網的最有效手段。
現在哈迪夫卻不這麼想了,他們執行的不是對地任務,而是對空任務。
戰機上攜帶的全是對空彈藥,總不可能讓巴基斯坦空軍最昂貴的戰鬥機用機關炮掃射地面目標吧。
三十五分鐘之內,四架戰機先後拋掉了機翼內側掛架下的副油箱。
按照透過戰術資料鏈發來的航線,四架戰機在三十五分鐘之內調整了十一次航向,幾乎每三分鐘就要轉向一次。
漸漸的,哈迪夫少校發現,他們一直在山谷中飛行!
讓他想不明白的是,那些戰術導航資料是從哪裡來的。
最初的時候,他以為是地面指揮中心,或者預警機提供的。進入克什米爾印控區上空後,哈迪夫就不這麼想了。
地面指揮中心不可能知道前方的情況,“薩伯-2000”型預警機上的雷達也探測不到這邊的情況。更重要的是,兩者都無法為戰機提供精確到米的導航資訊。
肯定其他某支力量在後面提供支援。
哈迪夫能夠想到的只有中國空軍。
飛越一處隘口後,戰機再次轉向。飛行高度已經降低到了五十米以下,戰機右翼翼尖距離峭壁不到二十米。即便是技藝高超的特技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