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3/4 頁)
家的傑出才能。這本回憶錄的第16章闡釋了他對大蕭條時期一個最嚴重問題的想法——商品價格的波動及其對市場和整個經濟的短暫影響。這種興趣使他寫出了兩本書,由於它們已停版50多年了,所以很可惜,其重要性以及與現在的關係就看不大出來了。這兩本書是《儲備和穩定》(1937年出版)和《世界商品和世界貨幣》(1944年出版)。這些書討論了比以前任何時候更加迫切需要加以解決的問題。
第一本書是伴隨大蕭條而來的廣泛貶值促使格雷厄姆動筆撰寫的。該書提出一種穩定美國經濟的方法,即用“一攬子商品”,像小麥、棉花和鋼鐵這種不易腐爛的商品來取代代表美元的標準支付手段——當時是黃金和白銀。政府用美元購買這些商品,然後儲存起來不斷供應給消費者,換回美元。格雷厄姆在第16章中十分清楚地描述了他的商品本位貨幣計劃。
《世界商品和世界貨幣》提出了基本上與上述同樣的理論,只不過轉向國際背景罷了。當然,1944年的形勢與1937年已大相徑庭。戰爭結束了,大蕭條隨之也結束了,因為軍工生產已大大刺激了美國經濟。格雷厄姆現在看到的問題不是生產過剩引起的通貨貶值,而是商品匱乏引起的通貨膨脹。但是他認為“一攬子商品”作為本位貨幣的原則同樣適用於新的形勢:世界各國人民已經得到許諾,他們在和平時期可以更充分利用資源,軍工生產的巨大成就已顯示出這種資源利用的格局。戰後不僅應當達到充分生產的水平,而且必須保持下去,不致發生曾經出現的、大家所熟悉的經濟泡沫被戳破以及深刻的經濟蕭條的後果。
格雷厄姆對於為了維持價格而銷燬商品的標準做法深為憂慮,甚至惱怒。以咖啡為例,他指出:我們已經看到現代經濟學的極端荒謬性,破壞地球的資源,這種事情不僅在經濟嚴重蕭條年代發生,而且在豐年和荒年一個季節又一個季節地發生。從1931年到1943年,7500萬袋商品被燒燬,相當於1000億磅商品,足夠供應全世界用4年。
他爭辯道,沒有理由認為世界經濟不可能永久地發展,不斷地增加財富,並向一直貧困的人提供商品。他的動機是人道主義的,也是切合實際的。儲存的商品即“緩衝存貨”可以吃或者轉化為有用的製成品,在控制經濟動盪方面也比一大堆閃閃發光卻從不打算動用的金屬更有效。對人類來說,穀倉比造幣廠,無論在豐年還是在荒年,都是一種更好更有意義的儲備手段。它可以立即穩定價格,從而穩定整個經濟(這個任務是壟斷集團想做而買際上做不到的),它也可以在意外災難時期提供資源。本書對這個主張的可行性提供了嚴密的論證,值得我們重新加以研究。
格雷厄姆一直為自己的成績感到自豪。在回憶錄中他對未能金榜題名並沒多少憒憾,也沒有慶祝財富帶給他特權。他沒有虛假的謙遜,事實上回憶錄顯示出一點點自詡的傾向,雖然這一點常常被幽默的談吐和欣然放下架子的意願抵消掉了。他是一個根深蒂固地愛用和聰明地使用雙關語的人(不管人們如何看待使用雙關語)。除了雙關語,他的微妙的幽默感使他的講話十分風趣,也使他在寫作和講座中對經濟學和投資理論的闡述十分生動(一個傑出的例子是第16章中他建議法國人用酒償還第一次世界大戰的債務)。根據親戚、朋友和學生們的說法,巧妙的和不可思議的幽默是他平常行為的特徵。
格雷厄姆不僅精通文學,而且使寫作具有個人特色。他的專業著作和文章的風格清晰有力,雖然往往有點商業文章的枯燥。他使用的詞彙具有《華爾街雜誌》這本20世紀10年代和20年代有影響的投資期刊的傳統。為該刊撰寫文章的要人,例如歐文·希爾、霍蘭德教授、理查德·D·威科夫等等的照片和圖片——他們衣領翻轉,神情嚴肅——成為他們冗長文章的一部分。這種文章很少有現代商業文章中的廣告性語言或資料化語言的特點。關於利潤用的詞彙不是“聳人聽聞的”或“令人討厭的”,而只是“令人滿意的”或“吸引人的”。市場行情下跌就說“下跌”,而不說“走下坡路”。《聰明的投資者》的副標題是“一本實用的諮詢書”。從他的目標和講究實際來看,格雷厄姆使人想起了本傑明·富蘭克林,後者是他非常崇拜的人物。雖然謀求客觀使他過分使用被動語態和其他非人稱結構,但他的風格一般來說是生動活潑,能引起共鳴的。例如,這本回憶錄非常出色地描寫了他在早期曼哈頓的所見所聞:在那些遙遠的年代,像中央公園裡一樣的小火車頭常常拖曳著高架火車。它們一陣長鳴,咔嚓咔嚓地從我們頭上駛過,在冬天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