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部分(第2/4 頁)
集團蒸蒸日上特別是股票上市後,王元美在公司開始飛揚跋扈,搞獨裁統治。”
“對不起,我打斷一下。”田記者問,“據著名經濟學家詹姆斯的論述,企業總裁的本質就是獨裁。您認為作為總裁,王元美的獨裁體現在什麼地方?”
祝置城愣了一下,他說:“惟我獨尊,搞一言堂。無視當初一起創業的人,比如他無視我這個總工程師對企業的一系列建議。”
記者們互相看了一眼,他們覺得祝置城的話沒有說服力。但他們要對得起數目可觀的交通費,因此每人再不識趣地糾纏這個話題。
祝置城繼續說:“今天上午,王元美在曠達公司高層管理人員的例會上,突然宣佈解除我的職務。”
楊虹問:“王元美事前沒有向您透露?”
“我在開會前一點也不知道。”祝置城說,“完全是突然襲擊。如此對待一起創業的夥伴,說明王元美是個心胸狹窄的人。”
“請問導致王元美解除您職務的具體因素是什麼?”李記者問。
“據王元美剛才對我們說,”楊虹說,“您在一週前對《商報》記者說,曠達集團內部管理混亂。《商報》對此報道後,導致曠達集團股票下跌。三個月前,您還向有關部門反應曠達集團騙取出口退稅,致使有關部門到曠達調查,結果證明曠達是清白的。您對此有什麼說法?”
祝置城的臉微微一紅,他說:“曠達集團管理混亂是有目共睹的,如果不是這樣,總裁怎麼會在事先不打招呼的情況下突然解除總工的職務?這不正說明曠達集團的管理已經混亂不堪嗎?”
記者們點頭。
“至於說道我向有關部門反應曠達騙取出口退稅的事,由於王元美不讓我過問公司的財務,我無法瞭解具體的賬目,但我出於對自己創辦的公司的愛護,向有關部門反應,這無可厚非吧?”祝置城說。
“王元美說您這是誣陷。您怎麼看?”楊虹問。
“我是真實姓名反應問題,誣陷大都是匿名。”祝置城臉色稍微有點兒紅,“王元美不給我在公司內部說話的機會,我只能這麼辦。”
一位記者問:“王元美解僱您,給您多少賠償金?”
“一百萬。”祝置城說。
“您覺得這個數目怎麼樣?”
“九牛一毛。”
“七年來,你認為您發明的產品為曠達創造了多少利潤?”
“至少一個億。”
“您認為王元美有權解除您的職務嗎?”
“無權。因為我是創辦人之一。應該經過公司董事會表決才能解除我的職務。”
“您和王元美過去的關係可以說是情同手足。”楊虹用她拿剛夠得上準水靈的眼睛直視著祝置城說,“我在上大學時就在報上看過一篇關於您和王元美創業的報道,其中一個情節給我印象特深,說是您在創業時埋頭髮明五臟磁療儀,有一次您六天六夜沒出屋,是王元美將飯菜給您送進屋裡。一天您的兒子被汽車撞了,您的妻子將電話打到公司,王元美叫您去醫院,您說試驗快成功了不能停下來,後來是王元美替您去醫院看您兒子。醫生說您兒子需要輸血,王元美說他是O型血,二話沒說就給您兒子輸血。就在這時,您的五臟磁療儀試驗成功了。今天,當您和王元美之間的關係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您怎麼看待你們的過去?您覺得遺憾嗎?”
祝置城想了想,說:“我和王元美是有過密切合作的過去,曾有媒體稱我倆創辦曠達公司是珠聯璧合的典範,我不否認。遺憾的是,當王元美意識到我對曠達已經沒用時,就想一腳把我踢開。這使我認識到他的品質的本質。”
楊虹遲疑了一下,問:“對不起,恕我直言,當曠達集團的業務與您的專長背離時,您覺得您對曠達的發展起的作用還有多大?”
“我並非只懂專業不懂管理”祝置城說。
彭博插話:“祝總學完了MBA的全部課程,他還去英國劍橋大學做過訪問學者,該校一位著名經濟學家高度評價祝總一篇論述企業管理的論文。”
祝置城繼續說:“我舉個例子。去年,王元美決定在郊區投資興建一座住宅區,我反對。反對的理由是如今內需不旺,盲目擴大房地產投資會使曠達被套牢,造成災難性後果。王元美不聽,結果那項投資至今不明朗,生死未卜。再有,王元美在用人上是任人唯親,誰聽他的他重用誰,而不是誰有本事重用誰,這嚴重阻礙了企業的發展。”
艾記者問:“王元美解除了您的總工職務,您準備怎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