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部分(第3/4 頁)
揚蹈厲,時主所最惡也,乃改而就朱學,朱學之嚴正忠實,猶非時主之所甚喜也,乃更改而就漢學。
若漢學者,則立於人間社會以外,而與二千年前地下之僵石為伍,雖著述
211
691梁啟超文集
累百卷,而決無一傷時之語;雖辯論千萬言,而皆非出本心之談。藏身之固,莫此為妙。才智之士,既得此以為阿世盜名之一秘鑰,於是名節閒檢,蕩然無所復顧。
故宋學之敝,猶有偽善者流;漢學之敝,則並其偽者而亦無之。何也?彼見夫盛名鼎鼎之先輩,明目張膽以為鄉黨自好者所不為之事,而其受社會之崇拜、享學界之尸祝自若也,則更何必自苦以強為禹行舜趨之容也。昔王鳴盛(著《尚書後案》、《十七史商榷》等書,漢學家之鉅子也)嘗語人曰:“吾貪髒之惡名,不過五十年;吾著書之盛名,可以五百年。”此二語者,直代表全部漢學家之用心矣。莊子曰:“哀莫大於心死。”漢學家者率天下而心死者也。
此等謬種,與八股同毒,盤踞於二百餘年學界之中心,直至甲午、乙未以後,而其氣焰始衰,而此不痛不癢之世界,既已造成,而今正食其報,耗矣哀哉。!
五年以來,海外之新思想,隨列強侵略之勢力以入中國,始為一二人倡之,繼焉千百人和之。彼其倡之者,固非必盡蔑舊學也,以舊學之簡單而不適應於時勢也,而思所以補助之,且廣陳眾義,促思想自由之發達,以求學者之自擇。而不意此久經腐敗之社會,遂非文明學說所遽能移植。於是自由之說入,不以之增幸福,而以之破秩序;平等之說入,不以之荷義務,而以之蔑制裁;競爭之說入,不以之敵外界,而以之散內團;權利之說入,不以之圖公益,而以之文私見;破壞之說入,不以之箴膏肓,而以之滅國粹。斯賓塞有言:“衰世雖有更張,弊泯於此者,必發於彼;害消於甲者,將長於乙。合通群而核之,弊政害端,常自若也。
是故民質不結,禍
212
論 私 德(節錄)791
害可以易端,而無由禁絕。“嗚呼!
吾觀近年來新學說之影響於我青年界者,吾不得不服斯氏實際經驗之言,而益為我國民增無窮之沉痛也。
夫豈不拔十得一,能食新思想者之利者,而所以償其弊殆僅矣。
《記》曰:“甘受和,白受採,忠信之人,可與學禮。”又曰:“橘在江南為橘,過江北則為枳。”夫孰意彼中最高尚醇美、利群進俗之學說,一入中國,遂被其偉大之同化力汩沒而去也。要而論之,魏晉間清談乾嘉間之考據,與夫現今學子口頭之自由、平等、權利、破壞,其挾持絕異,其性質則同。而今之受痼愈深者,則以最新最有力之學理,緣附其所近受遠受之惡性惡習,擁護而灌溉之,故有清二百年間民德之變遷,在朱學時代,有偽善者,猶知行惡之為可恥也;在漢學時代,並偽焉者而無之,則以行惡為無可恥也。及今不救,恐後此歐學時代,必將有以行惡為榮者,今已萌芽於一小部分之青年矣。夫至以行惡為榮,則洪水猛獸,足喻斯慘耶?君子念此,膚粟股慄矣。
中國曆代民德升降表(略)
213
891梁啟超文集
中國曆代民德升降原因表(附)
國勢君主戰爭學術生計民德各宗派雖萌牙春列國並權不甚雖多而而未甚交通初醇樸忠秋立,貴族重,影響開,競爭專制。頗少。不甚烈。發達,多實。
承先王不甚劇。
遺風。
自由思大率以想大發商業漸其長在列國並尚武精達,儒、興,兼併任俠尚戰立,集權神、外交墨、道、大起,因氣,其短國專制漸手段兩甚烈。法、縱橫苛稅及在睠佼鞏固。者,獎厲諸派互兵亂,民詐偽、破臣下。角,縱橫家最握困殊甚。壞秩序。
實權。
中央集以塞民屏棄群秦權,專制智、挫民繼續。學,稍任大窘。卑屈浮力甚強。氣為主。法家。動。
高祖承文、景間西用秦法,家給人卑屈甚漢同。專挫任少。儒老並足武、昭俠,刻薄行。以後稍於秦時。
寡恩。困。
光武、儒學最尚氣節,東明、章,盛時代,崇廉恥,漢同。獎厲名少。收孔教復甦。風俗稱節。之良果。最美。
魏武提三本族分倡惡風,國裂。吳、蜀亦烈。缺乏。頗艱。汙下。
獎厲權術。佛老並六外族侵獎厲浮甚多,而用,詞章朝入。薄侈靡本族率惟悴。混濁柔之風。戰敗。與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