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3/4 頁)
加了平亂活動。槍聲
一直延續到 29 日凌晨。
此外,還有兩個軍和公安部隊開到波茲南城郊待命。波茲南事件中死亡 74 人,傷 575人。傷亡者青年居多。
波茲南事件是社會主義國家裡第一次出現的工人階級抗議自己政權的行動。波茲南事件推進了黨政民主化的程序,
為哥穆爾卡的復出創造了條件。波茲南事件平息後,波蘭黨政領導人及時採取了一些緩和矛盾的措施,並於 7月召開了
黨的中央全會,討論並透過了一系列關於擴大工人民主權利、加強社會主義法制及提高人民生活的措施。全會決定給哥
穆爾卡恢復名譽,讓他重新出來工作。這些措施使國內政治局面趨於穩定。訊息一傳到莫斯科,赫魯曉夫馬上意識到這
表明哥穆爾卡已在波蘭東山再起。當時,波蘭工人還在遊行罷工,集體農莊紛紛解體,哥穆爾卡的復出對事態發展意味
著什麼呢?這對蘇波關係又會帶來些什麼影響?赫魯曉夫立即安排蘇聯黨政代表團準備訪問波蘭。為適應談判需要,中
央主席團任命赫魯曉夫、米高揚、莫洛托夫和卡岡諾維奇等人組團前往,隨團前往的還有 10 名陸軍上將,時間是 10
月 19 日。
由於以赫魯曉夫為首的蘇共代表團是“不請自來”,是企圖阻止哥穆爾卡的復出,因而華沙機場不準飛機降落。飛
機在機場上空盤旋了一小時後稱油已耗完,波方才准許降落。波黨中央委員會派奧哈布和哥穆爾卡等前往機場迎接。在
機場,雙方進行了唇槍舌劍的交鋒。赫魯曉夫一下飛機就對波蘭人不客氣他說:“我們為這個國家流了血,而有人卻企
圖把它出賣給美國人和猶太復國主義者,這絕辦不到!”
哥穆爾卡毫不示弱地回答說:“我們比你們流了更多的血,我們並沒有出賣任何人。”
赫魯曉夫把臉轉向說話的人,氣哼哼地問奧哈布:“他是誰?”不等奧哈布回答,哥穆爾卡就回敬道:“我就是被
你們關進監牢三年多的哥穆爾卡!”赫魯曉夫惱怒地質問奧哈布:“他來這裡幹什麼?”奧哈布左右為難地告訴赫魯曉
夫:“他來這裡,是因為我們決定選他為第一書記。”奧哈布以往一直站在親蘇的立場上,但現在看到形勢變成這樣,
就有些退縮了。在從機場前往市區的途中,雙方仍在爭論。赫魯曉夫要求直接前往波黨中央全會會場,結果被哥穆爾卡
等人婉拒。司機把汽車開往國賓館——貝爾凡德爾宮,蘇共代表團被安排在這裡下榻。貝爾凡德爾宮是一座古老宏偉的
建築,曾作為俄國沙皇駐波蘭總督、尼古拉一世之弟康斯坦丁的官邸。波蘭人的這一安排,也許有某種象徵意義。
赫魯曉夫等人到達後,一放下手提包,就立即開始與波蘭政治局舉行會談。
波蘭方面出席會談的是奧哈布、哥穆爾卡、西倫凱維茲、薩瓦茨基。會談是在充滿怨恨和尖酸刻薄的氣氛中進行的。
赫魯曉夫首先拿奧哈布開刀,指責他沒有聽從他們的勸告早點把哥穆爾卡釋放出來,因此他應對整個局勢負責。
奧哈布十分委屈地為自己辯護說:“你為什麼要攻擊我呢?我是完了。我不能再做什麼事了。”
接著,赫魯曉夫和莫洛托夫又指責波蘭領導人“盲目地仿效南斯拉夫”,哥穆爾卡回答說:“我們並未仿效任何人,
我們在走我們波蘭自己的道路。”
在談到與蘇聯及其他社會主義國家的關係時,哥穆爾卡說:“這種關係應建立在國際工人團結、相互信任和權利平
等的基礎上,相互幫助、相互友好的批評基礎上??這樣才能解決所有爭端。在這種相互關係中,每一個國家應擁有充
分的獨立和自主,獨立管理自己國家的權利應該得到完全的尊重。我曾經說過,過去應該是這樣,現在也必須這樣。遺
憾的是,在過去,我們同我們偉大的友好鄰邦——蘇聯的關係卻常常不是這樣。”
會談進行中,赫魯曉夫接到蘇駐波大使館的報告,說華沙即將爆發一場真正的“叛亂”,示威者表示支援哥穆爾卡。
赫魯曉夫便與同機來的華沙部隊司令科涅夫以及波蘭國防部長羅科索夫斯基元帥一起商量,並命令科涅夫元帥調動靠近
德國邊境駐在波蘭西里西亞的蘇軍向華沙挺進。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