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部分(第3/4 頁)
山下國清寺還俗的吧?”
“也不叫還俗。運動一來,還也得還,不還也得還,我們國清寺的師兄師弟都被趕跑了。我不走,就到山上茶場裡等著。“
“等什麼?”
“等著有一天再回寺啊!”小釋自信心十足地回答。
得茶站住了,問:“你怎麼知道你還能回寺?”
“杭老師,你怎麼啦,你不是讀書人嗎,你怎麼也問我這個?書上不是都寫著嗎?歷朝歷代,種種劫難,反正總是要輪迴的啊。沒有毀寺,哪裡來的建寺啊?哪裡會總是這樣下去的呢,阿彌陀佛,你不是也要回去教書的嗎?“
得茶真沒想得那麼遠,他甚至有點吃驚了,問道:“你怎麼知道我要回去教書呢?”
小釋得意地說:“猜猜也猜出來了,你不回去教書,你跑到山裡頭來幹什麼?你不好在城裡頭搞運動啊。我看出來了,你要是出家,肯定是個高僧。“
得茶想了想,說:“我永遠也不會出家。”
“為什麼?你有家嗎?如果你有妻兒,你可以在家當居士啊。”
“我也不當居士。”
“啊,我知道了,你有女人,破不了執。”小釋得意地說。
登至華頂,天已傍黑,人們將歇下來。聽山風陣陣,心中便有些慼慼。剛從杭州城跑出來的時候,一心只想有一個安全的地方藏身,現在這個地方算是安全了吧,不知怎麼地卻開始想念起不安全的杭州城來。小釋給他們一個個安頓好,又跑去燒水,一會兒開水上來了,每人衝了一碗茶。得放便問得茶,這是不是他剛才說的雲霧茶。得茶到底沒有爺爺的那點功底,他只聽爺爺說過,好茶未必都是明前茶,比如華頂茶,便是穀雨後立夏前採摘細嫩芽葉製成的,但他自己也沒有看到過,更不要說是嚐了。現在看到大粗碗底躺著的這種山中野茶,條索細緊彎曲,芽毫壯實顯露,色澤綠翠有神,一股熱水衝下去,香氣就泛了上來,嘗一口,還真是滋味鮮醇。雖如此,還是不敢妄加斷語,眼睛就看著小釋。那小釋真是個機靈的人兒,想必在國清寺時也是個稱職的茶僧,一邊給各位倒茶,一邊就口占詩一首:“江南風致說僧家,石山清泉竹裡茶,法藏名僧知更好,香菸茶翠滿袈裟。各位現在喝的,正是華頂雲霧茶。“
杭家人雖然茶字掛在口上,其實這些年來,和大家一樣,也喝不到什麼名貴茶,爬了這一日的山,口又渴了,如今一碗下去,真是醒酸灌頂,瓊漿玉液一般,紛紛地只道“好茶“二字。得茶頭上密密的汗出來,心裡卻一下子清了許多,坐在床板一頭,說:“可惜是過了炒茶的季節,否則真是要好好看看你們是怎麼樣製作這茶的,和龍井茶真有另一番特色。”
“這有什麼難的,我跟你一講你就明白了。鮮葉攤放,下鍋殺青,再攤涼,用扇子扇水汽,再揉,再烘,再攤涼,再扇,再鍋炒,再攤涼,再炒,再幹,再攤涼,再藏。“
小釋說得快,大家又不是真正懂製茶的,滿耳朵聽去都是攤涼。就有人笑說:“這茶可真是夠熱的,只管攤涼。”釋卻一本正經地說:“這就叫水裡火裡去得,熱裡冷裡經得嘛。沒有這番功夫,哪裡來的好茶。做人也是一樣的,也是要攤涼的,你們這會兒不是正在攤涼嗎?”
各位端著茶的,正喝得起勁,聽了這小釋一番話,竟然都如中了機鋒一般,有些愣怔起來了。得茶便到屋外茶園去領略天風。小釋跟著出來問道:“杭老師怎麼還不休息啊?”得茶笑了笑說:“爆炒了那麼多天,我正要好好地攤涼攤涼呢。”
華頂山頭,舊有茶園二百多畝,還分了兩千多塊地方。又因為山頭坡度大,茶園多建築石坎,成梯形茶園,有的還在那梯級上種糧食,只在坎邊種茶樹,稱為坎邊茶。別小看這坎邊茶,每年每蓬大的可採五斤,小的也可採一二斤。茶園的周圍,都種植著高大茂密的柳樹、金錢松、短葉松和天目杜鵑、沙蘿樹,還有野生的箭竹和等竹等,它們形成了一道擋風避風的天然屏障,是茶樹生長的陽崖陰林的又一個極好的例證。小釋告訴得茶,從前這裡是有許多個精巧的茅蓬的,每個茅蓬裡都住著一二個寺僧,專門管理著附近的一二片茶園。現在,這些茅蓬都沒有了。
得茶問他,是不是一個也沒有了,小釋有些黯然地說:“反正我是沒有看到過。我也沒有在那些茅蓬裡住過。“
他突然說:“小釋,我託你一件事情好不好?”
小釋說:“杭老師有慧根,只管吩咐。”
得茶說:“這件事情並不難辦,別讓我弟弟看到剛才的通緝令。”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