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2章 捉知了(第1/2 頁)
接下來幾天,各種蔬菜進了食堂,上了所有人的餐桌,吃不完的都送去縣城售賣,每日的收入越來越多。 學堂又到了休沐的日子。 “嗡嗡嗡……”院外的知了在樹上多嘴。 王遠帶著幾個小孩子在做捕蟬器,無非就是用竹篾圍成一圈,套上用粗布做的兜子,用針線簡單地縫上,再綁到竹竿上。 一直做了十個捕蟬器,王遠出去示範了一下,只要知了被扣住,基本上都跑不掉。 小孩子們頓時興奮起來,十個捕蟬器分了出去。 王遠讓他們分散出去捕蟬,每人身後都跟著幾個小孩子,拿著布口袋,準備裝知了。 王小妮對李麗質說道:“麗質妹妹,我們跟著小郎君吧?我家小郎君非常厲害的。” “好呀!” 王遠拿著捕蟬器一邊捕蟬一邊向村外走去,身後跟著四個小女孩,除了王小妮和李麗質,小蓮和小荷也跟了過來。 每捕到一隻,四女就跑過去,將裡面的知了捉出來,裝進布袋。 李麗質有時嚇的哇哇大叫,卻掩飾不住小臉上的興奮。 到了村外李子園,再沿著河邊的柳樹,王遠一直捕到南邊水塘。 站在堤壩上,幾個小女孩頓時被眼前的景色震驚到了。 只見大片荷花隨風搖曳,大片的菱角飄浮在水上,幾隻鴨子和大鵝穿梭其中。 李麗質捂住小嘴,驚歎出聲:“哇!好漂亮!” 這幾個女孩子確實是第一次見到這裡的景色,全都被驚豔到了。 水塘東面猶如一個小型莊園,上面大片的葡萄園,架子上掛滿了葡萄,晶瑩剔透的,估計早熟的葡萄再有一個月就可成熟了,晚熟的還要兩三個月。 一片金黃的葵花,向陽而笑,引起眾人側目。 水塘岸邊停著幾葉小舟,到時可以泛舟採蓮。 王遠摘下來幾顆西紅柿,分給眾女,吃了起來。 李麗質抹了下嘴角的汁水,眨著大眼睛,說道:“酸酸甜甜的,非常好吃。王哥哥,這裡好漂亮,我們搬到這裡住,好不好?” 王遠沉吟了下,心中一動,再過兩天進入六月,而六月初四…… “麗質妹妹,今日不成,咱們下個休沐日再搬過來吧。” 李麗質嫣然一笑,說道:“好呀。” 李麗質的笑容充滿了天真爛漫,王遠總有一種熟悉的感覺。 王遠帶著他們去後山,除了捕蟬,順便檢查一下這裡的農作物。 那些野蘋果樹上掛滿了果實,看樣子確實很像沙果。 一些從小鎮中取出來的蘋果種子種出來的樹苗長勢很好,來年就可以剪下枝條進行嫁接了。 土豆也差不多成熟了,過幾天就可以過來刨了,紅薯估計還要再過一個月。 玉米再過幾天就可以掰下來煮著吃,成熟估計還要再過十天半月的。 中午,簡單地在食堂吃了點飯,午休過後,將捕蟬器交給王小妮,讓她帶著李麗質去捕蟬。 王遠在院中葡萄架下,搬了把躺椅,躺在上面,閉目養神。 躺椅晃呀晃的,好不愜意。 這三進院子裡種了些蔬菜和果樹,都是從小鎮中帶出來的,樹上結滿了果子。 王遠其實心中在想著事情,如今是夏季,各種蔬菜不缺,可到了冬季只能吃豆芽和金針菇。 這不由地想到了大棚種菜,可是大棚要怎麼搭建呢? 自己小鎮是南方熱帶地區的,裡面根本沒有材料。 看來只能用玻璃或者白布,不過用白布也太奢侈了。 這時,想到了大白菜,進入小鎮查了下資料。 白菜古時稱之為菘菜,很早就有種植。 唐朝時,南方已培育出紫菘、白菘、牛肚菘等不同白菜品種,北方還在努力培育,書上記載,“有人將菘子北種,初一年半為蕪菁,二年菘種都絕。將蕪菁子南種,亦二年都變”。這是因為蕓薹屬植物有互相“串花”的特性,彼此極易發生自然雜交。 此時的菘菜到了冬季也不易儲存,容易凍壞,直到宋朝才培育出了包心白菜,這種白菜才易於過冬。 這三個院中都有用柵欄圍起來的菜地,裡面的蔬菜都是一排小白菜和一排芥菜間隔種植,再過段時日就要開花了,到時用它們雜交出來的種子再試一下。 蕪菁又叫蔓菁,芥菜的一種,既然後世白菜有好幾種,自己也拿出各種芥菜試一下。 不過自己小鎮中確有幾種蔬菜種子,南北方都可種植,冬季也好儲存,那便是蘿蔔、胡蘿蔔與圓白菜等。 蘿蔔很早就有種植,可以追溯到公元前,此時的大唐種植的蘿蔔又短又小,自然比不上自己的又粗又大。 圓白菜又叫捲心菜或者甘藍,自己正在考慮這些種子什麼時候種植。 最好還是等大白菜培育出來再說,到時有人問起,可以說是自己透過各種蔬菜雜交培育出來的。 就這樣躺了一下午,也思考了一下午,直到小孩子們全部回來。 每個人的布袋中的蟬叫聲吵的心煩意亂,而他們還在興奮地說著捉知了的趣事,比較著誰提的多。 王遠走過去,拍了下正在誇誇其談的程處默的肩膀,開口說道:“走,將知了帶上,咱們去食堂,做知了吃。” 李承乾問道:“王大哥,蟬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