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部分(第3/4 頁)
克風格的建築物從地層學上來說是晚於車尼斯。
里奧貝克和佩滕之間的邊境地區似乎明顯缺少車尼斯和普克地區特點的文化
交錯。里奧貝克和佩滕這兩種風格的遺址,即使在分離幾英里的時候建築風格也
截然不同,包括設計,還有在里奧貝克舊址上沒有石碑。儘管這兩種型別遺址上
的陶器還沒有完全被勘查過,但初步檢查說明他們在各具特色的同時至少部分是
同時代的,這就必定意味著里奧貝克和佩滕之間在一段時期內有一道明顯的文化
分界線。由於降雨和植被的生長對這些地區的影響難以察覺,而形成的一種持久
的自然地理學上的區域;也由於沒有以往語言上的分界線的證據,所以一些種類
的政治分界線很可能是由文化分界線帶來的。車尼斯-里奧貝克文化地區的中心
可能正好位於邊界地區的北部,在坎佩切中部的東邊。
考古證據與在征服期本地報道基礎上再現的北部瑪雅歷史有相當大的分歧。
有一派意見認為,普克遺址代表的是中部瑪雅活力的復興,正是由於這種活力向
北移動才導致他們拋棄了家園,不過這個說法還沒得到證實。但值得注意的是,
中部地區對半島北部的陶器貿易和影響在特普尤時期以後急劇下滑,顯示了北部
地區濃厚的本土文化發展的強勁勢頭,而同期是中部瑪雅發展的頂峰。
古典後期普克地區的文化全盛時期為美洲留下了最壯觀的建築物群遺蹟。除
已知的幾個大的遺址——烏克斯馬爾、拉布納、薩伊爾和科巴以外,平均幾平方
英里就點綴著一些直立的拱形枕梁支撐的建築物、數不清的房屋平臺和蓄水池。
有陶器為證,普克文化最終繼佩滕附屬的古典前期文化之後傳播到了尤卡坦平原
北部。普克式的板岩器皿在北部舊址上越來越廣的使用也證明了對該地區漸進的
文化影響和傳播。在普克地區,讓建築活力閃耀噴發的是地下蓄水池的開發利用,
這些蓄水池圍繞在石砌廣場出入口的周圍以便排水。據估計,烏克斯馬爾一個地
方的主要廣場的排水區域能夠向5000人提供整整一年的水。儘管普克地區的人沒
有在他們的宗教中心——瑪雅——生活過,但他們一定頻繁地訪問和學習過。蓄
水池與許多平臺、住宅地基一起分佈在這片空曠的土地。現在的普克地區荒無人
煙,彷彿一直保留著其文化的全盛期。儘管農耕土地肥沃,但一年中的六個月卻
沒有可利用的水。
接下來的普克地區是一個沉重的佔有期,因而後古典期的文化遺蹟的缺乏是
令人吃驚的。在前古典期開始的時候征服了奇芩伊策薩的托爾特克侵略者一定強
制普克地區的居民遷移。尤卡坦平原以其豐富的灰巖坑可能包容了大批的人們進
入這片易支配的廣闊土地來居住,托爾特克人在這件事上做得應該說不錯。
在西班牙征服期時所作的歷史記述通常是關於瑪雅尤卡坦的,但還不能確信
與以上所作的考古復原雷同。弗雷利扎納在他的《尤卡坦歷史》一書中是這樣記
述這段傳說的:
首次傳播基督信仰的早期神父知道這裡的人們一些來自西部,一些來自東部,
這樣,在他們古老的語言裡,他們以另外的一種方法叫東部,而不是今天的叫法。
今天他們叫東部為Likin,意思是太陽昇起的時候,我們的東部也是這意思
;他們叫西部Chikin,意思是太陽下山的時候或太陽把自己隱藏起來,也
和我們的意思一樣。他們古老的叫法:東部為Cenial,西部為Nohen
ialCenial,前者意思是“下來",後者的意思是”全部下來“,他們
說這是由於幾乎沒有人從東面來到這塊土地,相反,從西面來了許多人。他們把”
少“和”多“理解成”東“和”西“,從一地方几乎沒來人而從另外一地方來了
許多。
利扎納描述的兩個“下來”的東部可能與《契蘭。巴蘭》中的某一個小節介
紹的相符,《契蘭。巴蘭》是由一系列的檔案檔案組成,可能是征服瑪雅前手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