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部分(第2/4 頁)
體做成遺塔,以各種鮮花、香水等妙欲供品作供養,堪姆臨終時發願:我
一生中於佛教法下出家,雖沒得任何境界,但願我將來於釋迦教法下成為
象我的弟子那樣一位專門開許音訊儀軌得戒的比丘尼,並令佛歡喜,出家
證得阿羅漢果位。她當時這樣發願,所以,現在於我教法下出家證果,並
且我專門為她開許了音訊傳戒,往昔的那位堪姆即今法施女是也。”
諸比丘複次請問:“世尊,以何因緣法施女今生相貌端嚴,很多人找
她麻煩使她持梵淨行非常困難?唯願演說前後因緣。” 世尊復告曰:“諸
位比丘,不僅是現在,往昔她也是在守持淨戒時常受違緣多有障礙。那是
在很久以前,有一位梵施國王,(譯者:這些佛教中的公案內容很豐富,
表面象小說實際上有外意內意密意,所以大家要好好地看看,收穫會很
大。)國王手下的一位施主與妻子生了個非常端莊的孩子,為他舉行了誕
生儀式,取了適合種姓的名字,以牛奶、酸奶、油餅等餵養著。他長大後,
精通了八種觀察等世間法。後來娶了一位稱心如意的愛妻共同享受著美好
的生活,生下了一位美如天仙的女兒。這位丈夫成天貪戀自己的妻子,不
料理外面的事務,沉溺在情慾中,施主見此,心想:兒子這樣下去,家中
所積的財物會用盡的。故非常嫌惡這位兒媳,並遷怒於她:‘以前我的兒
子非常勤勞,自從你進了家門,他一天天沉溺下去無所事事,你這個象屍
體一樣的女人,把我們家染得一塌糊塗。’這個老父親又直接訓兒子:‘你
不要天天跟著這個只會說話的女行屍一起,現在血氣方剛、四大調合,不
趁年青時積蓄財物,到了年老看你怎麼辦?靠誰、靠什麼來養活你?’父
親經常嘮叨,但對兒子只是陣耳旁風,根本不起作用。後來他想了個辦法 :
讓兒子到外面很遠的地方去經商。老父親就準備了很多財物打發兒子外
出,兒不得不聽父之教,就用牛馬驢騾載了很多貨物,經過了許多大小城
市、山川森林,去了離家很遙遠的地方。但他日夜思念著自己一往情深的
愛妻,漸漸地他又瘦又黑,身體成了枯萎的綠草一般,看上去很憔悴、很
可憐,還一剎那都放不下,經常自己揣摩:現在事務繁忙脫不開身,但這
麼長時間見不到妻子一面,怎麼辦呢?天天這樣想啊想。後來聽說附近有
個著名的木匠,能製作先進的飛機,(譯者:有些人以為一百多年前由美
國的科學家發明了飛機,豈不知在釋迦牟尼佛還未出世前的時代裡也有人
發明了木頭飛機。)人乘著它可以飛往各地。他就跑到木匠那裡祈求:‘聽
說您有架很好的木頭飛機,能否賣給我,我可以給您五百嘎夏巴涅。’木
匠說 :‘賣給你是不可能的,我只有一架,不過可以借給你,你可以隨便
用,用完了還給我就是了。’他非常高興,就跟木匠學怎樣飛行、返回等
駕駛技術,學會了他經常乘飛機晚上回去與妻子一起生活。後來妻子懷孕
了,臨近分娩時,那位木匠要去別處,飛機不借了。他知道妻子臨產了很
想回去,但沒能回去。因他以前回來父母及別人都不知道。當他們知道兒
媳又要生孩子時,就惡狠狠地審問:‘這個孩子究竟是誰的?你到底做了
什麼?’這個女的就原原本本把自己丈夫是怎麼乘飛機來去的事都講了。
可他們誰也不相信什麼坐飛機,執意辱罵她:‘我的兒子離家這麼幾年了,
從未歸家,而你卻說是他的孩子,太不可能了……。’就將她轟出家門。
她無依無靠,流浪街頭,肚子一天比一天大。有一天,在一個城市的路口
過夜,生下了孩子,當時她痛得昏過去了,恰巧路邊一個大施主家的一隻
名叫‘炯波’的狗把孩子叼回家了,施主見狗叼來一個很莊嚴的孩子,心
想:我家現在沒孩子,若自己有個不好的孩子還不如養別人的一個好孩子,
養好孩子才有意義。於是就跟妻子商量:‘賢妻呀,我們現在還沒孩子,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