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2/4 頁)
對我的生命有沒有危害?”尊者安慰道:“不用擔心,對您的生命沒有危
害。但因我前邁六步迎接您的緣故,您將於六個月中失去王位,因您懺悔
的緣故,王位會失而復得。若您對我生歡喜心,則身上的光可立即恢復,
裂開的大地也無害於您。”國王立即生起歡喜心。當下,身光復原,地縫
閉合。國王對尊者作禮,便回宮了。
時過不久,恰嘎國王又帶著四大軍隊去森林中狩獵,捕殺了不少野
獸。當時,國王自己向一方追捕,後來脫離了自己的眷屬,在森林中迷失
了方向。他心中很著急,四處狂奔,得見一牧童家便衝進去了。但牧童不
知道他是國王,只是暫時讓他安住下來一起生活。國王因害怕、著急及委
屈,而神志不清,迷迷糊糊,以至瘋狂。太子、大臣等在森林中四處尋覓,
卻不見國王身影,他們只好作罷回宮。六個月過後的一天,國王手下的一
位大臣忽然又想起了丟失的國王,與眾大臣商量:“我們再去尋找國王吧,
若能找回來,就最好;若是找不回來,則另立太子為國君。”議畢,太子
與大臣共同外出尋找國王。同時,國王的神志已清醒,牧童也認出了他是
國王,準備把他送回宮去。正巧在路上與尋找國王的大臣們邂逅,太子異
常興奮地問:“父王六個月來是如何度日的?”國王便將六個月中如何如
何詳細述說於太子。在他詳述時,聰慧的太子就回想起尊者當時對父王的
授記。便稟白父王事情的前前後後,是應驗了尊者的授記。國王聽畢,也
覺得此事不可思議,頓時,對尊者增上了信心,對太子說:“父王暫不回
宮,先禮尊者去。”他們直奔果賢巴城的施主家去拜見尊者,國王一見尊
者便立即上前恭敬頂禮,祈請傳法,尊者給他傳了相應的法。之後國王請
求:“尊者,您能否接受我在七天中的供養?”尊者默許了。國王心悅神
怡,在七天中,以各種上好飲食供養尊者。受供圓滿後,尊者又給他們傳
了相應的法,他們讚歎尊者的傳法功德後,返回宮中。時世尊與眷屬也蒞
臨果賢巴城住到施主家。恰嘎國王得知後立即去拜見世尊,世尊也對他傳
了法。國王請求:“世尊,您能否在三個月中接受我的供養?”世尊默然
應允。在三個月的廣大供養中,國王總是對尊者另眼相待,其餘比丘眾心
懷不解,便問尊者:“為什麼國王總是特殊對待您?”尊著就將國王對待
他的前前後後告訴了眾比丘,眾比丘聽畢,往世尊前請問:“世尊,以何
因緣,國王先對尊者生嗔心導致身失光色,後生信心使身光恢復?唯願為
說。”世尊告諸比丘:“此乃前世因緣。久遠以前,在追培城裡有位寧布
國王,他在位期間,國泰民安,風調雨順,富裕祥和。寧布國王部下的一
位小國王家降生了位小太子。太子長大後,精通了經詩史學等十八明。這
位穎慧的太子觀察到他的父王時而利於民眾,時而害於民眾,及人生的苦
樂悲歡截然不同而深有感觸。經過日久的觀察,太子生起了一個猛厲的出
離心,便捨棄王位到寂靜的森林中修行。他修得四禪八定⑴、五種神通⑵
(Pancabhinna),成了一位著名的仙人。之後,他回宮傳法,當時,對
他恭敬供養者多不勝數。那位寧布國王打獵路過見到眾多人群,就問大臣:
‘怎麼有那麼多人會集?’臣曰:‘是您部下的一位小王子修證成仙人,
回宮傳法,所以眾人濟濟。’聽此言,國王心想:以前我們彼此頗為友好,
現應該去看看他。(師言:今世的果報與前世的果報在細節上也幾乎相同。
佛陀曾在經中說:“今生作何業,來世亦受如是果。如今生對某人生嗔心,
後來化解合好,肯定在前世也有同樣的過程,這就是同行等流果。經中佛
說:‘造業受報五百世’的喻意即此也。”)寧布國王來拜見仙人時,仙
人也是沒起身相迎,當下國王頓起嗔心,想要殺掉他。正動念之時,國王
身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