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4/4 頁)
個幼時同學來找我,問我什麼打算。他參加了共產黨。“我想繼續學習。”“現在這麼亂,別學
了,投身政治吧。” “不管怎麼說,我要去一趟平壤,回來再說”。
離開首爾時,我與同志們約定,回到故鄉後要去趟平壤,看看能不能繼續學業。我去了
平壤,到了母校平壤商業學校,在那裡見到了前輩。“來的太好了,現在日本教師都走了,學
校都快經營不下去了,長燁你來學校幫忙吧”。 8月23日,平壤到首爾的鐵路斷了,如果不
斷,也許我的人生會有很大不同吧(按作者計劃,下一步是去首爾,因為鐵路不同,只好留
在了平壤。此時朝鮮南北方分別成立了政權)。不過當時我並沒有越過38線的勇氣,看不清
當時的形勢,再加上放下年老的父母,一個人去首爾也是沒有道理的。接下來一段時間,左
翼分子開始大批湧入平壤,許多人也開始向我宣傳共產主義。 我決定暫不參加政治運動,一
邊在平壤教書,一邊觀望形勢。我們學校後面是平壤政府大樓,是當時平壤最好的建築,蘇
聯軍隊把它當作司令部,分了一部分給政府,共產黨總部設在了稅務局。 利用教學的空閒時
間,我讀了日本人寫的《苦難故事》、《共產黨宣言》等書,並不能完全理解,不過我當時的
水平也不足以反駁。當時教師不足,我身兼好幾門課,非常忙。我大學時是珠算選手,我現
在負責珠算的教學,還教一門社會科學的科目(共產主義理論的初級思想)。 學校新來了許
多學生,有的學生是以足球和籃球選手的身份入學的,學習一塌糊塗。好多學生年齡比我還
大。有一天蘇聯軍隊的吉普車開進了學校操場,蘇聯兵下車後走進了校長室,原來他們要我
們把學校給他們作司令部,我們要搬到平壤站附近的一個日本人女子學校去。搬家時蘇聯兵
又來了,沒收了許多日用品,我們跟他們說那些是必需品,他們不聽。 蘇聯軍把那些完全當
成戰利品。好在日本人女子學校只有地理位置不如原來的平壤商業學校,房子更好,校園更
大,書也更多,還有宿舍,我擔任了宿舍管理員。學校裡比我年長,比我經歷豐富的老師不
少。但是,學生們都願意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