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5部分(第2/4 頁)
老廖是在自己人面前吐苦水,沒有摻雜什麼誇大言辭。
王橋對他的說法深有感慨:“現在做什麼事情都難,沒有什麼事能一帆風順。”
老廖道:“那些當官的就可以坐地發財,動動嘴皮子,什麼事情都有人給他辦好。”
若是放在一年多前,王橋或許會認同這種觀念。他如今當過城管委副主任和縣府辦副主任,體會又不一樣,“你只看過當官的吃肉,沒有看見當官的受罪。這一次,昌東縣的縣長和常務副縣長都被雙規了,還有很多二級部門的領導也被雙規,這對於他們來說是毀滅性的打擊。”
老廖道:“你是做哪一行的?我看陳總對你客氣得很。”
王橋道:“前一陣子我還陪著宮方平副縣長來看過工地,現在被貶到檔案局工作,無所事事,到陳總這邊散心。”
兩人說著話走回到工地。
陳強揹著手,守著技術人員做壓實度實驗,神情十分專注。
以前他在看守所的時候處於非常弱勢的地位,任由人侮辱欺負。來到工地上,他作為技術權威和掌舵者,是工地上的王者,氣場十分強大,所有工人在他的指揮下一絲不苟地工作,沒有任何人懶散和嬉笑。
陳強看到老廖回來,問道:“事情處理的怎麼樣?”
老廖講了村民提出的要求。道:“我估計還有麻煩,那個村民是一根筋,不論怎麼解釋都不會聽。”
王橋又提出建議:“陳總,可不可以找政府協調?”
陳強神情很是無奈:“這些雞毛蒜皮的小事找政府協調沒有什麼用。現在政府也很難,政府說的話,村民可以聽也可以不聽,沒有什麼約束力。我最怕的是開了一個頭,把錢給了村民。以後沿線所有村民都照著葫蘆畫瓢,這事就沒完沒了。我們暫時放一放吧,看他怎麼鬧,他出什麼招我們就出什麼招。”
王橋道:“村民才是真正的地頭蛇,能避免衝突就避免。如果他們那鬧得過份了,我還是出面找鎮政府解決。雖然我現在落難,憑著以前的餘威,或許還管點用。”
陳強沒有接受這個建議,道:“蠻哥有更大用處,就不要在這些小事上牽涉精力。”
王橋自嘲道:“我已經沒有什麼正事了。也起不到什麼大作用,幫著工地解決具體事就是最正的正事。”
“如果真鬧大了,蠻哥再出面。有時打一架也好,增強凝聚力,也鍛鍊了隊伍。”陳強又對老廖道:“等會把老張、老劉和王三幾個人叫上,我們一起到鎮裡吃飯,給蠻哥接風。”
陳強和王橋說話時的語氣與用詞總讓老廖感到奇怪。陳強年齡超過五十,曾經在省交通廳擔任過總工,技術霸道,還坐在監獄。在工地上很有威信。但是他這種資歷和王橋說話之時是發自內心尊重,並沒有表演和調侃的成分。
就算王橋是政府官員,職務也肯定比不上交通廳總工,更何況還有更高階別的官員來過工地。陳總都沒有如此恭敬。
老廖儘管覺得奇怪,也沒有多嘴,王橋是王曉的弟弟,幾個公司高層的事情很複雜,關係很微妙,說求不清楚。
工地上事情多。陳強來到工地以後,不停地有員工彙報工作。陳強總是第一時間去現場,及時、準確、簡潔地下達指令。終於忙完了雜事,陳強換好衣服,帶著幾個骨幹到鎮裡面吃飯。平時陳強總和大家一起在工地吃飯,為了招待王橋,他才特意安排在鎮裡面餐館,
“我這人做工程有潔癖,最看不慣工地裡面各種裝置設施擺得亂七八糟,擺得亂七八糟說明心中無數,計劃做得不好……”一行人沿著小道穿過好幾個標段,陳強一邊走一邊給身邊的技術人員指點其他工地的得失。
王橋當過城管委副主任,檢查過城管委施工隊的施工現場,不完全算外行。仔細聽了陳強對幾個標段的評價,才明白城委管施工隊確實是土八路,自己當初選擇與陳強合作實在是英明之舉。
邊走邊談,很快就來到場鎮。這是一個與舊鄉非常類似的偏僻小鎮,時光彷彿還停留在八十年代。施工隊熟門熟路地來到取名為新興飯店的小食店,這是一個專門賣豆花和蒸菜的小店,又髒又破,但是生意興隆,客人絕大多數都是附近工地的人。
老廖是熟客,進來以後就道:“在屋外面擺一張桌子,每人一碗豆花,一個肥腸大籠,一個排骨大籠,弄點鎮裡釀的高粱酒。”
老闆娘熱情地道:“今天我們殺了豬,有新鮮的腸旺湯,要不要。”
老廖道:“要,來一大份。”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