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部分(第3/4 頁)
在這個時候去開發區投資嗎?絕對不會!以前還好說,像韓長江他們還真有可能沒看出裡面的玄機。他們又想賭一把想早進早出賺點小錢,又能迎合了上級,何樂而不為?可現在開發區的弊端已經呈現出大致輪廓了,只要不是傻得過分。就知道不能投資。我說的對不對?
可是,如果有一個被永明房地產開發公司收買的縣領導到你這裡說,他告訴你如果你的棉麻公司到開發區投資,今後他就罩著你,過一段時間就讓你換一個好點的位置。你幹不幹?除非是傻子才不幹呢,除了巴結上領導,你還能想辦法從中得不少的好處,損失的又不是你私人的錢。這種打燈籠都找不到的好事憑什麼不幹?這樣一來,報紙上我寫的這篇文章就開始有用處了。
什麼用處?就是給你一個理由!如果有人質疑你為什麼明知道是坑還去投資,你完全可以拿報紙上這篇文章來反駁他們:這是黨報。上面清清楚楚地寫了到開發區去投資有利可圖有利潤可賺,是它在號召我們到那裡去投資。無論是響應上級號召還是為了棉麻公司的經濟利益,都應該投資。那別人還敢說什麼?難道他們會罵你太聽政府太聽上級的號召了?
哈哈,懂了吧?一個幌子而已,一個麻痺自己哄騙別人的幌子。如果這次投資失敗。將來你可以大言不慚地說是交了學費,把責任推到這篇文章上。你個人能有啥責任?一點都沒有。有責任也會被你的上級給卸掉。用一句很時髦的話就是:這是改革所必須經過的陣痛。”
郭亮這次是真誠地點了點頭,接著又假裝恍然大悟地說道:“我開始是有些明白,但沒有你說的這麼清晰,理解也沒有這麼透徹。還是你的經驗豐富,閱歷廣泛。……,不過。倪大記者,我總感覺有點不對頭。先把這些想鑽營的小官拋開,那些市領導怎麼就放任這種事發生?難道他們不怕全市的經濟崩潰嗎?”
倪山豪笑著搖了搖頭,道:“在我們中國,從來沒有一個地方經濟崩潰、破產的說法。只有效益增長或效益負增長的說法,或者是財政收入增加與財政收入減少的說法。全市各縣各單位的錢朝開發區集中。只是造成那些縣那些單位經濟效益下滑而已。而這種下滑大家已經司空見慣,沒有必要驚訝,也不會有人驚訝,沒有人理睬。相反,一個開發區不管它有多爛。但總還是有企業進駐,總有幾家企業生存,這就是政績。一方面,沒有人管老企業的死活,效益好壞都不影響官員的升遷;另一方面,開發區只要做出一點點成績就會成為政績。如果你是市裡的領導,你是冒風險去關心老企業的死活還是笑呵呵地支援開發區的建設?
這個不用我說吧?這就是地方官員熱衷於開辦開發區的原因——即使賺不到錢也要做。
將來市長在他的年終總結報告上會這麼寫:前面寫的一大段都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各級領導的關心支援下,紹城市克服當前的困難,克服國際大環境的不利影響非常辛苦地建設了開發區,完成了多少億元的基礎建設,引進了多少投資,引入了多少家企業,生產出了多少產品,得到了多少稅收,創造了多少產值等等。
說完這些成績之後,這份報告才會在後面用一個‘但是’來說出一些不足,比如傳統的企業效益不好,效益低下人浮於事,拖累了全市的經濟指標,減少了市政府的財政收入。你所說的各縣各企業崩潰就在這裡體現,老企業老工廠效益再差也就是一個‘但是’就解決了。
而且他在報告裡還會將這些老得掉牙的企業與開發區的新開張的企業進行橫向比較,比較之後得出的結論絕對不是說這些老企業之所以效益低下是因為這裡的錢被抽走了抽到開發區去了,而是會總結出那些國有企業必須進行全面的改革,必須改組這些企業的領導班子,必須讓更多的工人下崗,讓整個社會進入市場經濟。
這個結論又能嚇住一些人:誰丫的不聽市長的,就乘改革的東風下掉你。
就市長等人的權勢和收益而言,可以說是進入了良性迴圈。把本屬於老企業的錢拿走投入開發區,政績上升,他得利。老企業垮下去。他獲權趁機打擊不聽話的人。當然,市長在報告上的話要比我這麼說的緩和得多,也不會這麼*裸。
市長的年終報告最後一定是進一步加強開發區的領導,進一步招商引資。進一步集中人力物力來把開發區做強做大。同時加強老企業的改革。這些話誰也找不出毛病,只有那些真正為人民服務的傻瓜才會嘔心瀝血地為老企業思考為老企業找路子想辦法。”
說完,倪山豪大笑起來,問道:“將來市長的報告肯定是這個套路,你信不信?”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