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部分(第3/4 頁)
“這位大哥,請問您貴姓?”吳晨緩了一緩,問了一個讓人匪夷所思的問題,直接就讓孔四跟那年人有些石化。
“嘿嘿,鄙姓周。”年人雖然不知道他怎麼問起這個來,不過還是老老實實的答道。
“哦,周大哥,我能問問,您這圖是哪裡得的嗎?”吳晨點了點頭,這就有點靠譜了,如此巨圖,不單是繪製有難度,要儲存下來,難度更大。
“祖上傳下來的!”年人呵呵一笑,給了一個標準答案。
“得了吧!個個都說是祖上傳下來的,就不能有點新鮮的?”孔四直接就給了他一個白眼,都混這行,誰不知道誰啊。
“我這個真是祖上傳下來的!”年人估計是被質疑多了,苦笑著搖了搖頭,也不跟他們急眼。
“那你說說都是怎麼個傳下來了?”孔四打從心眼裡就不信,這畫雖說看起來不錯,不過清明山河圖,現在都滿大街了,其也有可以看一眼的。
“這個……我也是從我四叔那裡得來的……”年人也知道傳承有序的重要,不過他也是在他四叔去世之後才拿到這幅畫的,自己都不知道是真是假。
孔四直接就給了他一個萬惡的“呵呵”。
其實他倒是錯怪了這個年人,論起來,這周家之人還真是周培公之後,當年周培公在東北鬱鬱而終,有一支後人不忿皇帝的薄情,收拾細軟,遁往他鄉,帶走之物,其就有這《皇輿全圖》的原稿,而周培公獻給康熙皇帝的,卻是他在最後時刻再次修訂的成稿,其刪除了不少違禁之處,說起來,這被帶走的原稿倒是一手資料。
後來,這一支後人輾轉多處,先在河南一帶隱姓埋名,客居他鄉,到了民國,生靈塗炭之時才回到了湖北荊門老鄉,而年人這一支,則是到了這江州地界,在偏遠山區隱居了下來,直到天朝成立之後,才歸入當地的公社。
因為長期獨居,這才能夠將這一副圖畫儲存下來了,到了大動盪年代,已經歸入公社的周家,因為成分不明,再加上相傳家裡有上好古董,也是受到了清理,這一幅畫輾轉流傳,後來才重歸了他們周家,一隻儲存在孤寡的四叔那裡,直到他去世,才被這年人得到。
當然,這些,他自己也不知道,吳晨跟孔四更是無從知曉,歷史上,也不知道有多少稀世珍品就這樣風大雨吹去,真正能夠傳承有序的,除了“在冊”,別無他途,如果沒有字記載,哪怕就是零零散散的一些史料,只要能夠考證出來的便好,單純依靠口口相傳,極容易消散在漫漫的歷史大流之。
這種事情多了去,所以吳晨雖然見那年人說不出怎麼個傳承,但心裡卻是信了幾分,當然最重要的是:這圖是真的老物件!
“周大哥,您這個也不找人幫您鑑定鑑定?”另吳晨不解的是,這年人既然有意出售,肯定不會是隻有今天專在這裡等自己,在此之前,怎麼就沒有人收走呢?
“呵呵,別提了,什麼狗屁專家!”
吳晨不提還好,一提這事,那年人便氣不打一處來,忍不住吐槽。
他也不是個食古不化之人,既然做了這一行,自然也會關注一些相關的節目,看多了,也想著找些專家幫自己給瞧瞧,這到底值不值錢,只是他也知道現在的所謂專家,大都不靠譜,也不敢輕易拿出來示人。
直到有那麼一次,他看到某著名鑑寶欄目的海選公告,便興沖沖的去了海選現場,結果第一輪就被刷下來了,專家組裡負責現場鑑定的專家,直接就跟他說這是現在做舊的,當時就差點把他給氣吐血,他雖然不知道這是怎麼傳下來的,好歹知道這畫至少年歲要自己大。
等他去理論的時候,那專家也不是蓋的,直接就指出了好幾點錯誤!最為致命的是這畫本身的材質就有問題,截面處做舊痕跡明顯!最後,那專家也不知道是有意無意,還是給他開了個價,看在仿得不錯的份上,一萬塊,可以轉給他。
一萬塊!當時年人怒氣衝衝的就回來了,不過經過這件事情之後,他對這畫也就不那麼上心了,加上又佔地方,平時也不擱出來,要不是今天見吳晨他們像個大買家,還不知道要放在臺下多久。
原來如此!吳晨點了點頭,難怪這年人一口咬定這是家傳的,卻隨隨便便的就放在這裡。不過他也注意到,年人剛才說到了截面,這指的可是裁剪的平口,難道這畫裁剪過?
他趕緊示意孔四幫忙,兩人又稍微鋪開了一小段,沿著兩個邊線仔細的檢視起來!
年人見他們模樣,只想給自己兩個大嘴巴!都怪自己剛才說漏了嘴,這下倒好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