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部分(第3/4 頁)
歷)是也。” ⑧舉:提拔任用。 ⑨天地之紀:指天地四時執行的規律。“紀”,規律。 ⑩幽明:指陰陽。 (11)難(nàn,“南”去聲):論說,爭辯。 (12)時:按季節。一說“時”通“蒔”,栽種。 (13)淳化:馴養。蟲蛾:指蠶。傳說黃帝的正妃嫘(léi,雷)祖教民養蠶、繅絲、織帛。 (14)“旁羅”句:此句歷來解說不一。《大戴禮記·五帝德》作“歷離日月星辰,極畋土石金玉”,王聘珍《解詁》雲:“離者,別其次位。極,致(招致,求得)也。畋,取也。”譯文以此為參照而譯出。 (15)節用:有節制地使用,如按季節採伐樹木、捕魚打獵等。 (16)土德之瑞:《呂氏春秋·應同》:“黃帝之時,天先見(現)大螾大螻。黃帝曰:‘土氣勝。’土氣勝,故其 色尚黃,其事則(效法、取法)土。”《封禪書》:“黃帝得土德,黃龍地螾見。”古人認為帝王興起,上天先呈現某種徵兆,顯示給下人。其實這只是傳說和附會,不可信。“德”,屬性。“瑞”,祥兆。
黃帝二十五子,其得姓者十四人①。
①姓:在遠古時代本為氏族(部落)的標記,它標明一個人所出生的氏族,與後世的姓不同。這裡所說的“得姓”,大約是指由於人口繁殖,由黃帝氏族又分為若干個氏族。《國語·晉語四》:“凡黃帝之子二十五宗,其得姓者十四人,為十二姓,姬、酉、祁、己、滕、箴、任、荀、僖、姞、儇(xuān,宣)、依是也。”韋昭注:“得姓,以德居官,而初賜之姓謂十四人,而內二人為姬,二人為己,故十二姓。”
黃帝居軒轅之丘,而娶於西陵之女,是為嫘祖。嫘祖為黃帝正妃,生二子,其後皆有天下①:其一曰玄囂,是為青陽,青陽降居江水;其二曰昌意,降居若水②。昌意娶蜀山氏女,曰昌僕,生高陽,高陽有聖德焉。黃帝崩③,葬橋山。其孫昌意之子高陽立,是為帝顓頊也。
①其後皆有天下:他們的後代都領有天下,為天子。玄囂的後代如帝嚳和堯,昌意的後代如顓頊和舜。 ②降居:指被封為諸侯。 ③崩:古代帝王或王后死叫“崩”。
帝顓頊高陽者,黃帝子孫而昌意之子也。靜淵以有謀①,疏通而知事②;養材以任地③,載時以象天④,依鬼神以制義,治氣以教化⑤,絜誠以祭祀⑥。北至於幽陵,南至於交阯,西至於流沙,東至於蟠木。動靜之物⑦,大小之神⑧,日月所照,莫不砥屬⑨。
帝顓頊生子曰窮蟬。顓頊崩,而玄囂之孫高辛立,是為帝嚳。
①靜淵:沉靜穩練,鎮定深沉。②疏通:通達。 ③任地 :開發利用土地。 ④載:推步,推算天文曆法。 象:法象、取法。“象天”,這裡指順應自然。 ⑤氣:指四時五行之氣。 ⑥絜(jié,潔):同“潔”。古人祭祀之前要齋戒沐浴,潔淨身心,以表示虔敬。 ⑦動靜之物:天地萬物。動物指鳥獸之類,靜物指草木之類。 ⑧大小之神:據《正義》,大神指五嶽(中嶽嵩山、東嶽泰山、西嶽華山、南嶽衡山、北嶽恆山)和四瀆(江、河、淮、濟)之神,小神指小山平地之神。 ⑨砥(dǐ,底):本指磨刀石,引申為平,平定之義。 屬:歸屬,歸附。
帝嚳高辛者,黃帝之曾孫也。高辛父曰�極,�極父曰玄囂,玄囂父曰黃帝。自玄囂與�極皆不得在位,至高辛即帝位。高辛於顓頊為族子①。
高辛生而神靈,自言其名②。普施利物,不於其身。聰以知遠,明以察微。順天之義,知民之急。仁而威,惠而信,修身而天下服。取地之財而節用之,撫教萬民而利誨之③,歷日月而迎送之④,明鬼神而敬事之。其色鬱郁⑤,其德嶷嶷⑥。其動也時⑦,其服也士⑧。帝嚳溉執中而遍天下⑨,日月所照,風雨所至,莫不從服。
帝嚳娶陳鋒氏女,生放勳。娶�訾氏女,生摯。帝嚳崩,而摯代立。帝摯立,不善(崩)⑩,而弟放勳立,是為帝堯。
①族子:侄子。 ②自言其名:《正義》引《帝王紀》雲:“帝嚳高辛,姬姓也。其母生見其神異,自言其名曰岌。” ③誨:教導。 ④歷:本是記載曆法的書,這裡是推歷的意。 ⑤色:外表,儀表。 鬱郁:有文彩的樣子。 ⑥嶷(yí,疑)嶷:高峻的樣子,指品德高尚。 ⑦時:適時,合于時宜。 ⑧服:服用 ,指衣服、宮室、車馬、器物等。 ⑨溉:灌溉。一說:“同“概”,本指量糧食時用以刮平升斗的工具,引申為公平。執中:公平,不偏不倚。按:《大戴禮記·五帝德》此句作“執中而獲天下”。 ⑩不善:《索隱》雲“古 本作不著”。“不著”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