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部分(第3/4 頁)
即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的諸侯所執作為符信的玉圭。《周禮·典瑞》:“公執桓圭,九寸;侯執信圭,七寸;伯執躬圭,五寸;子執谷璧,男執蒲璧,皆五寸。” (11)見:召見。 諸牧:指各地長官。 (12)班:同“頒”,分賜,頒發。 (13)巡狩:天子視察諸侯所轄地區,檢查其政績。 (14)擔�和�安瘛保�糯�漓朊��詹竇撈旖脅竇饋!。�15)望秩:按次序遙祭。“秩”,次序。 (16)君長:諸侯首領。 (17)合:統一協調。 正:校正。 (18)同:統一。律:音律。古代音樂用十二根長度不同的竹管(律管),確定十二個高度不同的標準音,稱為十二律。 度:長度。量:容量。 衡:重量。 (19)五禮:指吉、兇、賓、軍、嘉五種禮儀。《正義》:“《周禮》以吉禮事邦國之鬼神祗,以凶禮哀邦國之憂,以賓禮親邦國,以軍禮同邦國,以嘉禮親萬民也。” 五玉:即“五瑞”。《集解》引鄭玄曰:“執之曰瑞,陳之曰玉 。”三帛:指三種不同顏色的繒帛,諸侯用於朝見的禮品。又《集解》引鄭玄曰:“帛,所以薦玉也。必三者,高陽氏後用赤繒,高辛氏後用黑繒,其餘諸侯皆用白繒。” 二生:指羔羊、雁,卿大夫用於朝見的禮品。一死:指雉,即野雞,士用於朝見的禮品。 摯:通 “贄”,古代初次拜見尊長時所送的禮物。這裡指以上所說諸侯、卿大夫、士等所執的禮物。 (20)如:至於。五器:即五玉、五瑞。 (21)卒:結束,指 朝見完畢。 復:還,指歸還給諸侯。 (22)祖禰(nǐ,你):父親的神主入廟後稱禰。《正義》引何休雲:“生曰父,死曰考,廟曰禰。” (23)特牛禮:以一頭牛作祭品的祭禮。“特”,一頭牲。 (24)群后四朝:《集解》引鄭玄曰:“巡狩之年,諸侯見於方岳之下。其間四年,四方諸侯分來朝於京師也。”“群后”,指各個諸侯。“後”,君主,這裡指諸侯國君主。 (25)“遍告”句:《正義》雲:“言遍告天子治理之言也。”又《左傳·僖公二十七年》引《夏書》此句作“賦納以言”,楊伯峻注:“賦為敷之借字,遍也。謂不論卑尊遠近,如其言善,即遍迦納取。”據此,則“遍告以言”也可講作諸侯普遍地以善言告舜。 (26)試:考察。 (27)車服以庸:楊伯峻《春秋左傳注》:“庸謂酬勞報功,……謂以車馬衣服酬其功。蓋指官階不同,車服亦異,賜以車服,所以表示尊貴寵榮。”“車服”,這裡是賜給車服之意。 (28)肇:開始,創立。 十二州:即冀、兗、青、徐、荊、揚、豫、梁、雍、並、幽、營。 (29)決川:疏通河道。 (30)象:執法,以法治理。典刑:常刑,即指下句所說的“五刑”。 (31)流宥五刑:用流放的辦法寬大處理觸犯五刑的人。“流”,流放。“宥”,寬赦。“五刑”,指墨(臉上刺字)、劓、劊�ǘ獻悖�⒐�ㄑ爍釒兇擁納�稱鰨�倩蹬�擁納�郴�埽�⒋蟊伲ㄋ佬蹋┑任逯中譚!!。�32)官刑:官府中使用的刑罰。 (33)撲:用夏(賈樹)或楚(荊樹)做的一種用來打人的刑具。 教刑:指學校中使用的刑罰。 (34)金作贖刑:意思是可以用金贖罪。“金”當是黃銅。《集解》引馬融曰:“金,黃金也。”不可信。陳直《新證》雲:“虞夏時是否已用金屬及已用金屬貨幣,尚屬存疑。” (35)眚(shěng,省)災過:因災禍而造成過失。“眚災”,災禍。“眚”也是“災”義。(36)怙終賊:意思是有所仗恃作惡為害。“怙”,倚仗。“終”,指堅持到底。“賊”,害,作惡。 (37)欽:敬謹,慎重。(38)靜:靜謐,這裡是審慎的意思。
驩兜進言共工①,堯曰不可而試之工師,共工果淫闢②。四嶽舉鯀治鴻水,堯以為不可,嶽強請試之,試之而無功,故百姓不便③。三苗在江淮、荊州數為亂④。於是舜歸而言於帝,請流共工於幽陵,以變北狄⑤;放驩兜於崇山,以變南蠻;遷三苗於三危⑥,以變西戎;殛鯀於羽山⑦,以變東夷:四罪而天下鹹服⑧。
①進言:推薦。 ②淫闢:放縱邪僻。 ③不便:不利,不宜,這裡是不以為宜的意思。 ⑤三苗:我國古代部族名,散居於今湘、鄂、贛、皖毗鄰的地區。數(shuò,朔):屢次。 ⑤變:指改變當地的風俗。 北狄:指北方的部族。下文“南蠻”“西戎”“東夷”分別指南方、西方、東方的部族。 ⑥遷:使遷徙,即流放。 ⑦殛:通“極”,流放遠方。 ⑧罪:治罪。
堯立七十年得舜,二十年而老①,令舜攝行天子之政,薦之於天。堯闢位凡二十八年而崩②。百姓悲哀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