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部分(第3/4 頁)
四年,齊崔杼弒其君莊公①。
①弒:古代統治階級稱子殺父、臣殺君為弒。
二十七年,靈王崩,子景王貴立。景王十八年,後太子聖而蚤卒①。二十年,景王愛子朝,欲立之,會崩②,子丐之黨與爭立,國人立長子猛為王,子朝攻殺猛。猛為悼王。晉人攻子朝而立丐,是為敬王。
①聖:精明通達。②會崩:正趕上景王逝世。
敬王元年,晉人入敬王,子朝自立,敬王不得入;居澤。四年,晉率諸侯入敬王於周,子朝為臣,諸侯城周①。十六年,子朝之徒復作亂,敬王奔於晉。十七年,晉定公遂入敬王於周。
①城周:為周築都城。城,築城。
三十九年,齊田常殺其君簡公①。
①“齊田常”句:田常於齊簡公四年殺簡公,立平公,自任齊相,齊國之政由此歸田氏。至周安王時,命田常曾孫田和為諸侯,齊由田氏代替了姜氏統治。事詳《田敬仲完世家》。
四十一年,楚滅陳。孔子卒。
四十二年,敬王崩,子元王仁立。元王八年,崩,子定王介立。
定王十六年,三晉滅智伯①,分有其地。
二十八年,定王崩,長子去疾立,是為哀王。哀王立三月,弟叔襲殺哀王而自立,是為思王。思王立五月,少弟嵬攻殺思王而自立,是為考王。此三王皆定王之子。
①三晉:指韓、趙、魏三國。
考王十五年,崩,子威烈王午立。
考王封其弟於河南,是為桓公,以續周公之官職①。桓公卒,子威公代立。威公卒,子惠公代立,乃封其少子於鞏以奉王,號東周惠公。
①續周公之官職:周公黑肩被周莊王殺了之後,周公之職就空缺了,這時又讓桓公來擔任周公之官位職事。
威烈王二十三年,九鼎震。命韓、魏、趙為諸侯。
二十四年,崩,子安王驕立。是歲盜殺楚聲王。
安王立二十六年,崩,子烈王喜立。烈王二年,周太史儋見秦獻公曰:“始周與秦國合而別,別五百載複合,合十七歲而霸王者出焉①。”
①“始周”三句:這是太史儋(dān,擔)所說的一段預言吉凶禍福的讖語,《史記》中四見,不可信。對這三句的解說歷來不一,《會注考證》引中井積德曰:“秦祖事周,未別封,是始合也。襄公始列為諸侯,是別也。及西周獻地,是複合也。霸王,指始皇一人。若年數少差,固所不論,是讖文之常也。”今錄於此,以供參考。霸王(wàng,旺)者,稱霸稱王的人。
十年①,烈王崩,弟扁立,是為顯王。顯王五年,賀秦獻公,獻公稱伯。九年,致文武胙於秦孝公②。二十五年,秦會諸侯於周。二十六年,周致伯於秦孝公③。三十三年,賀秦惠王。三十五年,致文武胙於秦惠王。四十四年,秦惠王稱王。其後諸侯皆為王。
四十八年,顯王崩,子慎靚王定立。慎靚王立六年,崩,子赧王延立。王赧時東西周分治④。王赧徙都西周。
①十年:《會注考證》曰:“據《表》,‘十’當作‘七’。②胙(zuò,作):祭祀用的肉。③致伯:送給“伯”的稱號。④東西周分治:周赧(nǎn,上聲南)王時,周天子微弱,實際已成傀儡,所以東西周分治,各自為政。東都在鞏,西都在洛陽。
西周武公之共太子死,有五庶子①,毋適立②。司馬翦謂楚王曰:“不如以地資公子咎③,為請太子。”左成曰:“不可。周不聽,是公之知困而交疏於周也④。不如請周君孰欲立,以微告翦⑤,翦請令楚(賀)〔資〕之以地。”果立公子咎為太子。
①庶子:非王后所生的兒子。②毋適立:沒有嫡子可立為太子。適,通“嫡”。③資:助。④知(zhì,智)困:智謀不利,主意行不通。知,同“智”。⑤微告:暗中告訴。微,暗中。
八年,秦攻宜陽,楚救之。而楚以周為秦故①,將伐之。蘇代為周說楚王曰:“何以周為秦之禍也?言周之為秦甚於楚者,欲令周入秦也,故謂‘周秦’也②。周知其不可解,必入於秦,此為秦取周之精者也③。為王計者④,周於秦因善之⑤,不於秦亦言善之,以疏之於秦。周絕於秦⑥,必入於郢矣。”
①楚以周為秦:楚國認為周幫助秦。為,助。《索隱》:“宜陽,韓也,秦攻而楚救之,周為韓出兵,而楚疑周為秦,因加兵伐周。”②周秦:《索隱》:“周秦相近,秦欲並周而外睦於周,故當時諸侯鹹謂‘周秦’。”③精者:指精妙之計。④計:考慮,打算。⑤於: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