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在這個時候,齊國有孟嘗君,趙國有平原君,楚國有春申君,魏國有信陵君。這四君子,個個明智忠信,寬仁愛人,尊重賢士,重用能人,他們結約合縱,拆散連橫,聚合起韓、魏、燕、楚、齊、趙、宋、衛、中山等國的眾多軍隊。這時候六國的謀士有甯越、徐尚、蘇秦、杜赫這些人給他們謀劃,有齊明、周最、陳軫、昭滑、樓緩、翟景、蘇厲、樂毅這些人為他們溝通各國的意見,有吳起、孫臏、帶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頗、趙奢這些人為他們統率軍隊。他們曾經憑著十倍於秦國的土地,用上百萬的軍隊,去攻打函谷關進攻秦國。秦國敞開關門把敵人放進來打,九國的軍隊卻退縮奔逃,不敢前進。秦國沒有損失一枝箭、丟一個箭頭的耗費,各國諸侯就已經疲睏不堪了。因此合縱離散了,盟約解除了,爭著割讓地盤以侍奉秦國。這就使得秦國有充足的力量利用各國疲睏的機會去制服他們,追逐敗逃之敵,殺人上百萬,屍體遍地;鮮血流成河,可以漂起盾牌。秦國乘著有利的形勢,控制了天下,切割諸侯土地,使得強國請求歸服,弱國入秦朝拜。王位傳到孝文王、莊襄王,他們在位的時間很短,國家沒有什麼大事。
到了秦始皇,繼承了六代先人留下來的功業,舉起長鞭駕馭各國,吞併東周、西周,滅亡諸侯,登臨皇帝之位,統一了整個天下,用刑罰殘酷統治全國,聲威震動四海。又向南奪取了百越的土地,改設成桂林、象郡。百越的君長低著頭,繫上脖頸,把性命交付給秦國官吏。於是派蒙恬在北方修築長城戌守邊防,驅趕匈奴使它後退七百多里,匈奴人不敢南下牧馬,六國之士不敢張弓報仇。於是廢棄了先王的治國之道,焚燬了百家的書籍著作,對百姓實行愚民政策。拆毀名城,殺戮豪傑,收繳天下兵器,聚集到咸陽,銷燬兵刃,熔化樂器,用它們做成十二尊銅人,以削弱百姓的反抗力量。然後據守華山當作城牆,憑藉黃河當作壕溝,上據萬丈高城,下臨無底深溝,以此作為堅固的屏障。有優秀的將領、強勁的弓弩把守著險關要塞,有忠信的大臣,又有精銳的部隊,擺開了銳利武器,誰人能奈我何?天下已經安定。秦始皇的心理,以為關中那樣堅固,有如千里長的銅鑄城牆,是子子孫孫作帝王的萬世基業。
始皇死後,他的餘威仍然震懾著風俗各異的邊遠地區。陳涉不過是個破甕做窗戶、繩子捆門樞的貧寒人家子弟,是個為人耕田的僱農,被征服役的戌卒,才能趕不上中等人,沒有仲尼、墨翟(dí,狄)的賢能,沒有陶朱、猗頓的富有,出身於士卒行伍,起事于田間村野,帶著疲勞渙散計程車兵,領著幾百人的徒眾,轉過身來攻打秦朝。砍下樹枝做武器,舉起竹竿當旗幟,天下的人像雲彩一樣地聚整合群,像回聲一樣響應起義,揹負乾糧,象影不離身一樣跟隨著他,山東地區的豪傑俊士,於是同時起來誅滅了秦朝王族。
再說秦朝的天下並沒有變小削弱,雍州的土地、殽山和函谷關的堅固,仍然象以前一樣。陳涉的地位,比不上齊、楚、燕、趙、韓、魏、宋、衛、中山各國的國君那麼尊貴,鋤把和木棍,比不上鉤戟、長矛那樣鋒利;被流放守邊的徒眾,比不上九國的軍隊;深謀遠慮、行軍用兵的方略,也比不上先前六國的謀士。然而成功失敗各不相同,功業成就完全相反。假使讓山東各國跟陳涉比比長短大小,量量權勢實力,就不能同日而語了。然而秦國憑著雍州那塊小小的地盤,擁有千輛兵車的諸侯的權力,攻取了八州兼有了天下,使地位等級相同的六國諸侯都朝拜臣服,經歷了一百多年。然而後來秦統一了天下,以天下為家,以殽山和函谷關為宮殿,誰想到一個普通人帶頭髮難,就使得秦之宗廟被毀,國家滅亡,皇子皇孫死在他人手中,讓天下人恥笑,這是因為什麼呢?這是因為不施行仁義,奪取天下跟守住天下的形勢就不同啊!
秦統一天下,吞併諸侯,臨朝稱帝,供養四海,天下計程車人順服地慕風向往,為什麼會象這樣呢?回答是:近古以來沒有統一天下的帝王已經很久了。周王室力量微弱,五霸相繼死去以後,天子的命令不能通行天下,因此諸侯憑著武力相征伐,強大的侵略弱小的,人多的欺凌人少的,戰事不止,軍民疲憊。現在秦皇南面稱帝統治了天下,這就是在上有了天子啊。這樣一來,那些可憐的百姓就都希望能靠他安身活命,沒有誰不誠心景仰皇上,在這個時候,應該保住威權,穩定功業,是安定,是危敗,關鍵就在於此了。
秦王懷著貪婪卑鄙之心,只想施展他個人的智慧,不信任功臣,不親近士民,拋棄仁政王道,樹立個人權威,禁除詩書古籍,實行嚴刑酷法,把詭詐權勢放在前頭,把仁德信義丟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