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部分(第3/4 頁)
江王布與龍且戰,不勝,與隨何間行歸漢。漢王稍收士卒,與諸將及關中卒益出,是以兵大振滎陽,破楚京、索間。
三年,魏王豹謁歸視親疾,至,即絕河津,反為楚。漢王使酈生說豹,豹不聽,漢王遣將軍韓信擊,大破之,虜豹。遂定魏地,置三郡,曰河東、太原、上黨。漢王乃令張耳與韓信遂東下井陘擊趙,斬陳餘、趙王歇。其明年,立張耳為趙王。
漢王軍滎陽南,築甬道屬之河①,以取敖倉②。與項羽相距歲餘。項羽數侵奪漢甬道③,漢軍乏食,遂圍漢王。漢王請和,割滎陽以西者為漢,項王不聽。漢王患之,乃用陳平之計,予陳平金四萬斤,以間疏楚君臣④。於是項羽乃疑亞父。亞父是時勸項羽遂下滎陽,及其見疑⑤,乃怒,辭老⑥,願賜骸骨歸卒伍⑦,未至彭城而死。
①屬之河:意思是把滎陽和黃河南岸連線起來。屬,連線。②敖倉:秦朝所建糧倉名,在今河南省滎陽西北。③數:多次,屢次。④間疏:離間。楚君臣:指項羽和范增。陳平的離間計詳見《項羽本紀》。⑤見疑:被懷疑。⑥辭老:託辭年老。辭,託辭,藉口。⑦賜骸骨:意思即乞身告老。古人把做官看作委身於君,年老要求退休叫乞骸骨。歸卒伍:意思是回鄉為民。古時戶籍以五戶為伍,三百家為卒。卒伍,指鄉里。
漢軍絕食①,乃夜出女子東門二千餘人②,被甲②,楚因四面擊之。將軍紀信乃乘王駕③,詐為漢王,誑楚④,楚皆呼“萬歲”,之城東觀,以故漢王得與數十騎出西門遁⑤。令御史大夫周苛、魏豹、樅公守滎陽。諸將卒不能從者,盡在城中。周苛、樅公相謂曰:“反國之王⑥,難與守城。”因殺魏豹。
①絕食:斷了糧食。②出:使……出,放出。②被:同“披”。
③王駕:漢王所乘的車子。駕:古時 帝王車乘的統稱。④誑:騙。⑤遁:逃。⑥反國之王:意思是反叛過的侯國之王。魏豹最初被項羽封為魏王,後降漢,又叛漢。漢二年八月,韓信破魏,虜豹,劉邦曾赦免了他。
漢王之出滎陽入關,收兵欲復東。袁生說漢王曰:“漢與楚相距滎陽數歲,漢常困。願君王出武關,項羽必引兵南走,王深壁①,令滎陽、城皋間且得休②。使韓信等輯河北趙地③,連燕、齊,君王乃復走滎陽④,未晚也。如此,則楚所備者多,力分,漢得休,復與之戰,破楚必 矣。”漢王從其計,出軍宛、葉間,與黥布行收兵。
①深壁:加深壁壘。壁,營壁。②且:暫日,暫時。③輯:聯合,聚集。④連:連結。⑤行收兵:一邊行軍,一邊收集兵卒。
項羽聞漢王在宛,果引兵南,漢王堅壁不與戰①。是時彭越渡睢水,與項聲、薛公戰下邳,彭越大破楚軍。項羽乃引兵東擊彭越。漢王亦引兵北軍成皋。項羽已破走彭越②,聞漢王覆軍成皋,乃復引兵西,拔滎陽,誅周苛、樅公,而虜韓王信,遂圍成皋。
漢王跳③,獨與滕公共車出成皋玉門④,北渡河,馳宿修武。自稱使者,晨馳入張耳、韓信壁,而奪之軍⑤。乃使張耳北益收兵趙地,使韓信 東擊齊。漢王得韓信軍,則復振。引兵臨河,南饗軍小修武南,欲復戰。郎中鄭忠乃說止漢王,使高壘深塹⑥,勿與戰。漢王聽其計,使盧綰、劉賈將卒二萬人,騎數百,渡白馬津,人楚地,與彭越復擊破楚軍燕郭西,遂復下樑地十餘城。
①堅壁:堅守營壘。②破走彭越:擊破趕跑了彭越。走,使走,趕跑。③跳:逃。④共車:同乘一車。⑤奇之軍:奪了他們的軍權。⑥高壘:加高壁壘。深塹:挖深壕溝。塹,護城河,壕溝。
淮陰已受命東,未渡平原。漢王使酈生往說齊王田廣,廣叛楚,與漢和,共擊項羽。韓信用蒯通計①,遂襲破齊。齊王烹酈生②,東走高密。項羽聞韓信已舉河北兵破齊、趙,且欲擊楚,則使龍且、周蘭往擊之。韓信與戰,騎將灌嬰擊,大破楚軍,殺龍且。齊王廣奔彭越。當此時,彭越將兵居梁地,往來苦楚兵③,絕其糧食。
①韓信用蒯通計:事詳見《淮陰侯列傳》。②烹:用鼎把人煮死,古代一種酷刑。③苦楚兵:使楚兵被苦,即騷擾楚兵。
四年,項羽乃謂海春侯大司馬曹咎曰:“謹守成皋①。若漢挑戰,慎勿與戰②,無令得東而已。我十五日必定梁地,復從將軍。”乃行,擊陳留、外黃、睢陽,下之。漢果數挑楚軍③,楚軍不出,使人辱之五六日,大司馬怒,度兵汜水。士卒半渡④,漢擊之,大破楚軍,盡得楚國金玉貨賂⑤。大司馬咎、長史欣皆自剄汜水上。項羽至睢陽,聞海春侯破,乃引兵還。漢軍方圍鍾離眛於滎陽東,項羽至,盡走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