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部分(第2/4 頁)
的鬥爭取得的勝利分不開的。
中國人民有志氣,同時也有決心和毅力打敗日本侵略者。八年抗戰的事實清楚地說明了這一點。
但是,與此同時,中國人民也離不開全世界人民的聲援和幫助,深知自己的鬥爭在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中的位置和意義。
抗日戰爭的勝利,是中國近百年來反對帝國主義侵略的一次前所未有的最偉大的勝利。這次勝利證明,在無產階級的正確領導下,放手發動群眾,依靠廣泛的民族民主統一戰線,依靠人民戰爭,積極爭取國際進步力量的支援,經濟文化落後的弱國,也能夠打敗帝國主義的強國。
抗日戰爭的勝利,為中國人民的解放帶來了新的曙光。
但是,國內階級力量的對比,在中國人民面前也存在兩種可能:光明和黑暗。
就在日本帝國主義投降前夜,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舉行的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的開幕詞《兩個中國之命運》中就指出:
在中國人民面前擺著兩條路,光明的路和黑暗的路。有兩種中國之命運,光明的中國之命運和黑暗的中國之命運。現在日本帝國主義還沒有被打敗。即使把日本帝國主義打敗了,也還是有這樣兩個前途。或者是一個獨立、自由、民主、統一、富強的中國,就是說,光明的中國,中國人民得到解放的新中國;或者是另一箇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分裂的、貧弱的中國,就是說,一個老中國。一個新中國還是一個老中國,兩個前途,仍然存在於中國人民的面前,存在於中國共產黨的面前,存在於我們這次代表大會的面前。
事實也是如此。
抗戰開始以後,儘管國共兩黨實現了第二次合作,然而,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當局反共之心一直不死,磨擦一直未斷,三次大的反共高潮就足以說明問題。
抗戰勝利前夜,國民黨當局一直消極抗戰,意圖儲存實力,準備等待時機,壓倒並消滅中國人民革命力量。然而,中國共產黨一直以民族利益抗戰大局為重,多次發出指示,要求各地人民軍隊“力避刺激國民黨”,“力避由我啟釁”,“保持國共間之平靜,爭取抗戰最後勝利”,力爭維護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在鬥爭中求團結。並明確表示準備堅持“擁蔣抗日與擁蔣建國兩項方針”。
隨著抗日戰爭接近最後勝利,中國共產黨開始考慮勝利後建立一個什麼樣的國家問題。
毛澤東並不奢望在抗日戰爭勝利之後建立一個由中國共產黨執政的政府,但也不同意由國民黨一黨獨裁的局面繼續維持下去。
中國共產黨的主張是建立一個民主的聯合政府,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一個光明的新中國。
中國共產黨關於聯合政府的主張得到各民主黨派和國民黨內有識之士的熱烈響應,卻遭到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當局的反對。他們視聯合政府為“異物”,堅決加以排斥。這說明他們口頭上說要發動人民大眾抗日,要給人民民主是假,真的是決不放棄反共反人民的立場。
儘管蔣介石國民黨拒絕中國共產黨提出的關於成立聯合政府的主張,但毛澤東和中共中央並沒有放棄這一正確主張。毛澤東在陝甘寧邊區二屆二次會議上發表的《一九四五年的任務》演說中仍指出:1945年唯一的任務是配合同盟國打倒日本侵略者,用人民的力量,用種種辦法促成由國民黨、共產黨、其他抗日黨派及無黨派人士在民主基礎上召開國是會議,組織聯合政府。在中國共產黨第七次全國代表大會上更專門以《論聯合政府》為題作政治報告,表現出他對建立聯合政府的執著和真誠。
然而,儘管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不斷表現出民主建國的誠意,當時處在統治地位的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當局,仍大力利用日本帝國主義投降之機,努力擴大自己的地盤和勢力,妄圖限制和打擊革命力量。蔣介石連連下令要各解放區人民軍隊“原地駐防待命,”,不得向日偽軍“擅自行動”;同時嚴飭遠在中國西南部國民黨軍隊“積極推進,勿稍懈怠”;命令日偽軍“負責維持地方治安”,不得向長期包圍並抗擊他們的人民軍隊繳械投降。用毛澤東形象的比喻來說,蔣介石就是一心一意要“下山”(按:指峨眉山,代指重慶)“摘桃子”,搶奪抗戰勝利的果實。
顯然,這是中國共產黨和全中國人民不能答應的。
蔣介石為了自己集團的利益,硬要把內戰強加在中國人民頭上,人民也只好被迫拿起武器進行自衛。不過,這樣一來,抗戰勝利的曙光又要被內戰的烏雲遮蓋,中國人民又將面臨一場新的災難。
但是,根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