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部分(第4/4 頁)
故知足之足,常足矣。
【註釋】禍與福同門,利與害為鄰;利為害本而福為禍先,福生於無為而患生於不知足;所以,惟不刻意求利者無害,惟不妄然求福者無禍。知足者,所遇而足,是無不足。知足者,不以利自累;自得者,失之而不懼;行修於內者,無位而不怍。盡人事,聽天命,故無入而不自得。
莊子說:〃養志者忘形,養形者忘利,志道者忘心。孔子曰:“飯疏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於我如浮雲。”並說:“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
範應元說:〃夫唯有道,則清靜恬淡,知天下之物無可貪者,無不足者,故知足常足矣。人能明道,自然知足。陸游詩曰:〃道在簞瓢端自足,心閒天地本來寬。〃詩人亞士裡多說:〃幸福就在於自主自足之中。〃
【漫談】《孔子家語》中說:一天,孔子在魯國郊外遇見一個老人,名叫榮啟期,他穿著破鹿皮,繫著帶子,在那裡彈琴唱歌。孔子問他:“你怎麼這樣快樂啊?”他答道:“我的快樂很多噢!天生萬物,以人最貴。而我居然得以生為人,這是第一件樂事。人世間男尊女卑,而我幸得生為男子,這是第二件樂事。好多人生下來不久就死了,可我現在竟然活到了九十多歲,這是第三樂事。貧窮是很平常的事,死亡乃是人生的終點。我過著平常的日子以等待最後終結的到來,有什麼好憂愁的呢?”孔子說:“好啊!這是個很能‘自寬’的人哪。”
假如榮啟期另樣說:“鳥可以自由飛翔,魚可以任性遊玩,我卻不幸而生為人。既被國家法律所制,又為社會規範所轄,全然沒有自由,活著真是痛苦啊!我又不幸生為男人,終日勞苦,還要負擔家庭生活,為老婆孩子做馬牛,這個枷鎖何日才能解脫呀?真是苦無出頭之日!如今我悲慘地活到九十多,成了風前燭,瓦上霜,又沒有發到財,隨時可能死去。我這輩子算白活了;死後若有知,到了陰曹地府不知還要怎樣受罪哩?真是苦啊!苦啊!”所以,能否滿足,沒有一個絕對標準,只能靠你自己的心理感覺。
意譯
國家政通人和之時,驅使戰馬耕種田園。
國家昏亂之時,連懷駒母馬也用於征戰,以致馬駒生於荒野。
罪過沒有什麼能大過貪婪多欲,
禍患沒有什麼能大過不知滿足,
過錯沒有什麼能大過妄欲必得。
所以,知道滿足的人,永遠富足。
原二十六章 重為輕根
重為輕根,靜為躁君。
是以君子終日行不離輜重,雖有榮觀,燕處超然。
奈何萬乘之主,�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