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部分(第3/4 頁)
人一敗,北漢勢孤,自然容易討平。
計議已定,乃命宣徽南苑使吳延祚權東京留守,宣徽北院使咎居潤為
副,三司使張美為大內都部署。其餘各將,各領馬步諸軍,及大小戰船,馳
赴滄州,自率禁軍為後應。都虞侯韓通,由滄州治水道,節節進兵,立柵乾
寧軍南,修補壞防,開遊口三十六,可達瀛、莫諸州。周主亦自至乾寧軍,
規劃地勢,指示軍機。遂下令進攻寧州。寧州刺史王洪,自知不能守禦,開
城乞降。乃派韓通為陸路都部署,趙匡胤為水路都部署,水陸並舉,向北長
驅。車駕自御龍舟,隨後繼進。
朔方州縣,自石晉割隸遼邦,好幾年不見兵革,驟聞周師入境,統嚇得
魂膽飛揚,所有官吏人民,望風四竄。周軍順風順水,直薄益津關。關中守
將終廷輝,登闕南望,但見河中敵艦,一字兒排著,旌旗招展,矛戟森嚴,
不由的心虛膽怯,連打了好幾個寒噤。正在沒法擺佈,可巧有一人到來,連
呼開關,廷輝瞧將下去,乃是寧州刺史王洪。便問他來意,洪但說有密事相
商,須入關面談。廷輝見他一人一騎,不足生畏,乃開關納入,兩下晤談,
洪先自述降周的原因,並勸廷輝也即出降,可保關內百姓。廷輝尚在狐疑,
洪又道:“此地本是中國版圖,你我又是中國人民,從前為時勢所迫,沒奈
何歸屬北廷,今得周師到此,我輩好重還祖國,豈非甚善!何必再事遲疑?”
廷輝聽了這番言語,自然心動,便允出降。
周主令王洪返守寧州,留廷輝守益津關,各派兵將助守。遣趙匡胤為先
鋒,溯流西進,漸漸的水路促狹,不便行舟,乃舍舟登陸,入搗瓦橋關。匡
胤到了關下,守將姚內斌,見來兵不多,即率數千騎士,出城截擊。經匡胤
大殺一陣,內斌麾下,傷亡了數百名,方才退回。越日,周主亦倍道趨至,
都指揮使李重進以下,亦相繼到來,還有韓通一軍,收降莫州刺史劉楚信,
瀛州刺吏高彥暉,沿途毫無阻礙,也到瓦橋關下會師,眼見得周軍雲集,懾
服雄關。
匡胤督軍攻城,先在城下招降姚內斌,大略謂王師前來,各城披靡,單
靠這偌大關隘,萬難把守,若見機投順,不失富貴,否則玉石俱焚,幸勿後
悔!內斌沉吟多時,方答言明日報命。匡胤也不強迫,便按兵不攻,靜守一
……… Page 297………
宵。次日擬再往攻關,已有探騎報入,敵將姚內斌,開城來降。匡胤乃待他
到來,導見周主。內斌拜到座前,周主好言撫慰,面授為汝州刺史,內斌叩
首謝恩,隨起引周軍入關。
周主置酒大會,遍宴群臣,席間議進取幽州,諸將奏對道:“陛下出師,
只四十二日,兵不過勞,餉不過費,便得關南各州,這都由陛下威靈,所以
得此奇功,惟幽州為遼南要隘,必有重兵把守,將來曠日持久,反恐不美,
還請陛下三思!”周主默然不答。散宴後,便召指揮使李重進入帳道:“我
軍前來,勢如破竹,關南各州縣,不勞而下,這正是滅遼掃北的機會,奈何
中道還師!且朕欲統一中原,平定南北,時不可失,決意再進!汝可率兵萬
人,翌日出發,朕即統兵接應,不搗遼都,定不回軍!”重進料難勸阻,只
好應聲退出,又傳諭散騎指揮使孫行友,率騎兵五千名,往攻易州,行友亦
奉旨去訖。
重進於次日啟行,行至固安,城門洞闢,守吏已經遁去,一任周兵擁入。
重進令軍士略憩,另派哨騎探視行徑,近報固安縣北,有一安陽水,既無橋
梁,又無舟楫,想是由遼兵懼我前往,所以拆橋藏舟,阻我去路。重進聞報,
頗費躊躇,忽聞周主駕到,乃即出城迎謁,稟明前途阻礙。周主銳圖進取,
當即與重進往閱河流,果然水勢汪洋,深不見底。巡視一回,便諭重進道:
“此水不能徒涉,只好速築浮橋,方便進兵。”重進當然應命。周主乃令軍
士採木作橋,限期告竣,自率親軍還駐瓦橋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