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5部分(第3/4 頁)
現在《芝加哥》所有院線數加起來不過500家吧?別說你們已經盡全力了……”
“我們不可能把新空餘出來的院線和銀幕全都用於放映《芝加哥》……”
全美藝術家院線的人話還沒有說完,就被道格?沃爾特打斷了,“所以你們將部分院線投放在了《英國病人》上?諸位,請看看資料好嗎?請讓你們的上司看看資料再做決斷好嗎?”
資料和商業成績才是道格?沃爾特如此強勢的底氣所在,不給這些人反應的時間,他快速說道,“我們不去談首周賣出3000萬美元的《星際迷航》,單說同樣題材小眾的《英國病人》和《芝加哥》,《英國病人》首週三天271萬美元,《芝加哥》318萬美元……”
“數字相差不多是嗎?”道格?沃爾特的聲音異常響亮,“請別忘了,前者有268家院線,後者只有100家院線!《英國病人》首周單館票房只有10123美元。而《芝加哥》高達31875美元!”
最後,道格?沃爾特站起來說道,“請給我一個你們不全力支援《芝加哥》的理由!”
這些來自院線公司的人,也不是傻子,不會給出什麼具體的承諾,只是保證影片如果後續幾天還能維持現今的勢頭。這個週末院線數必然會再次大幅度增加。
雖然不是特別滿意,道格?沃爾特卻也明白,這種情況下,市場規律才最具有發言權。
新的週一開始,《芝加哥》的上映規模連翻數倍增加到了500家,影片也開始在更多的地區上映,隨著觀看影片人數的快速增加,《芝加哥》的觀眾口碑不可避免的有所下降,但所有看過影片的人都有一個共識。這不是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歌舞片。
“影片一點都不悶,反而很好玩。”
不斷有影迷接受採訪的畫面被電視臺播出,“充滿了黑色幽默,而且歌舞一點也不落後,充滿了現代感。”
“這是一次極其成功的改編!”
來自劇迷的觀點很鮮明,基本對影片持支援態度,很多對《芝加哥》歌舞劇還留有印象的人,不少都選擇購票走進影院。
夜幕降臨。百老匯再次燈火通明,豎立在第四十二街和百老匯大道上的《芝加哥》電影廣告格外顯眼。稀稀落落的人群從廣告牌下經過,走到了艾伯特劇院前,這裡也有《芝加哥》的海報,卻是歌舞劇版的海報。
十一月底的紐約,晚上已經能感覺到明顯的寒冷,很多觀眾購票之後。趕緊走進了劇院,找到自己的座位,等待劇目開啟。
劇院經理傑米?艾伯特站在二樓一個包廂前,看著下面越來越多的觀眾,嘴角的笑意越來越濃。經歷夏季的演出後,十一月份新的演出季開始後,劇院前來觀看《芝加哥》的觀眾不斷減少,很多時候上座率只能勉力維持在百分之五十甚至都不到。
沒想到的是,從上週六晚上開始,劇院的觀眾人數激增,幾乎場場爆滿,簡直讓他懷疑回到了歌舞劇的黃金年代。
實際上,傑米?艾伯特很清楚,屬於歌舞劇的黃金年代不可能回來了,劇院擁有如此高的上座率,僅僅是因為一部電影的關係——《芝加哥》!
他了解過,最近幾天凡是放映《芝加哥》的影院完全可以用火爆來形容,那些漸漸遠離影院的中老年觀眾,在短短的反應時間之後,幾乎踏平了影院的門檻,而這些人觀看過電影,又想到了曾經的歌舞劇,於是這些最善於懷舊的人群,又來到了百老匯。
除去這些外,傑米?艾伯特還發現這兩天年輕觀眾的數量猛增,他讓人調查過,這些人原本對歌舞片沒有興趣,都是在看過電影版之後,心生好奇才來到了這裡。
電影版的火爆完全帶動了劇院的票房,傑米?艾伯特清楚,自己成為了杜克?羅森伯格不經意間造就的獲益方。
當然,他也知道,觀看劇目的人增多,對電影實際上也是有幫助的,兩者之間的關係是怎麼都分不開的。
這個晚上散場的時候,傑米?艾伯特接受了《紐約時報》的採訪,當對方問及《芝加哥》電影版時,他如此回答。
“杜克?羅森伯格完成了一次偉大的改編!”
隨著影片放映規模的增大,杜克也隨同劇組一起,跟湯姆?克魯斯、娜奧米?沃茨和凱瑟琳?澤塔?瓊斯等主要演員,開始遊走在北美各大城市,宣傳推廣影片。
“我從來就沒想過製作一部傳統意義上的歌舞片。”
來到芝加哥,杜克也在abc電視臺的總部,接受了一次電視專訪,如今懷舊群體對影片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