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9部分(第2/4 頁)
的後期製作中,杜克使用的依然是慣用的凌厲的剪輯風格,數年的時間合作下來, 麥克?道森與他配合默契,這些工作相對比較輕鬆,最為麻煩和耗費時間的,還是工業光魔主打的視覺特效。
在杜克的建議下,工業光魔的特效組分成了三部分,一部分專門處理普通的特效部分,一部分製作合成關於尼奧和史密斯的子彈時間,最後一部分則是使用電腦技術對幾段槍鬥術的戲份進行修飾。
槍鬥術,想要夠酷夠有衝擊力,可不僅僅是查理茲?塞隆賣弄下性感的身段和冷豔的臉龐就能做到的,拍攝時也難免會有一些不足,但越來越強大的cgi技術,足以彌補拍攝的缺陷。
當然,還有例如機甲、烏賊大軍以及錫安等,是不會出現在影片中的,《駭客帝國》只有兩個小時長,塞進過多的東西,只能變成大雜燴。
影片可不是把一些未來的一些西塞進去,就能夠成功的。
最為典型的,一部影片所反射的資訊量越大,觀眾觀看和理解的難度就會越高,一旦超過觀眾的思維極限,後果相當嚴重。
哪怕過去二十年,縱觀世界電影票房排行榜,其實不難發現,排在前100名的,基本上都是非常簡單的電影。
特效製作的有效性關係到整部影片的成敗,為了避免工作分散給協調和整合工作帶來的麻煩,杜克需要整合後期特效製作的整個流程,為此他專門找人又設計了一套完備的特效管理資訊系統,這還是影史上第一次在電影拍攝中運用如此龐大的計算機資訊管理系統。
透過這套“數碼日記”和“特效程序”系統,整個後期製作組中從事數碼加工、電腦輔助設計、三維模型設計的工作人員,都可以得到想要的場景設計、高解析度模型和處於各拍攝程序當中的所有鏡頭資料,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更為重要的是,這套系統可以持續發揮效力,使用到以後例如《魔戒》三部曲這樣的後期製作當中。
此外,杜克還準備召集劇組成員,補拍一個場景,一個比子彈時間還要酷的場景。
要說《駭客帝國》留給人印象最深刻的場景,肯定是崔尼蒂飛腿踢翻警察、尼奧在樓頂躲避特工的子彈射擊、尼奧和史密斯在地鐵裡飛起雙槍對峙等一系列‘時間凝固’的場面,杜克就是要在此基礎上,新增爆炸時的‘時間凝固’。
影片最後效果沒有最酷,只有更酷!
說白了,這些使用技術手段達成的‘時間凝固’,都是用“慢速”來體現“快速”的視覺效果衝擊力。
這種以“慢”來體現快的方法,如今真正的大師級人物,同樣不是好萊塢導演,而是大名鼎鼎的約翰?吳,吳白鴿雖然不是原創者,卻是這方面目前集大成的實踐者,他的那些慢鏡頭射擊場景,對好萊塢電影的槍戰製作產生了深遠的影響,甚至一定程度上改變了好萊塢電影槍戰的方式。
過往好萊塢最推崇的,是例如《盜火線》中邁克爾?曼式的古典主義寫實槍戰,而即使同樣是打不死的槍戰風格,也可以發現好萊塢與吳白鴿的不同,蘭博和施瓦辛格式的槍戰,與吳白鴿的浪漫主義截然相反。
毫不誇張的說,吳白鴿和袁和平這些人,對好萊塢電影產生的影響,遠遠大於表面上可以看到的那些,可惜始終無法像李安那樣融入進這個圈子中。
好萊塢,可以說是一個極其排外,又非常懂得吸引的圈子。
任何一個有進取心的好萊塢導演其實都明白一件事,固步不前就等於失敗,而且好萊塢兩個超級大導演就是這方面的典型。
詹姆斯?卡梅隆是技術流導演的代表,他一直走在整個世界電影技術的最前端,用開拓者來形容他一點都不過分。
史蒂文?斯皮爾伯格則是商人導演的典型,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斯皮爾伯格最近幾年基本上停在了原地,執導的作品只能用一般來形容,他的導演事業在走下坡路也是公認的事實。
杜克不是詹姆斯?卡梅隆,也不是斯皮爾伯格,但他頭腦始終清醒,懂得學習永遠沒有終點的道理,就像拍攝中吸取袁和平的長處,他不會放過那些對自己有幫助的電影理念、知識和技術,槍戰他可以借鑑吳白鴿的酷,製作也可以借鑑日本動畫。(未完待續。。)
ps: 求票票啊~~
第二百八十六章 你改變了我的命運
事實上,杜克在處理《駭客帝國》的後期工作時,適當借鑑了一些日本動畫的處理方式,日本動漫中對於一些鏡頭誇張而有趣的處理手法讓人驚奇不已——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