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6部分(第1/4 頁)
她又問道,“需要我回去後找出來嗎?”
杜克搖了搖頭,“放在裡面吧。”
他雖然沒有道德潔癖,但非必要的情況下,也不想做出一些太過沒品的事情。
北美電影圈裡的一些人,一直想把梅爾?吉布森帶回好萊塢,或許到時他可以把蘇菲?瑪索也弄回來,然後繼續上演一場好戲?
用法國男人的摯愛對付澳大利亞野人,或許也是一個好辦法。
既然暫時停留在戛納,杜克也不少了出席一些好萊塢作品的放映儀式,在這個世界上,包括電影在內的文化產品確實有共性,但地域區別也是客觀存在的現實。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好萊塢的電影人,除非腦袋有問題,否則對外天然都會維護這個大圈子的名聲和利益。
就像馬丁?斯科塞斯,任憑歐洲媒體吹捧,依然堅定的稱自己為一個好萊塢的導演。
杜克也不例外,所以昆汀?塔斯蒂諾接到昆汀?塔斯蒂諾的邀請後,出現在了《無恥混蛋》的戛納首映式上。
《無恥混蛋》的放映在電影節期間創下了好多個第一,第一次在媒體場放映的時候,當片頭“昆汀”標誌性的字幕一打出來的時候,就開始有人鼓掌;當昆汀與皮特的名字出現的時候,又來了一次熱烈鼓掌,電影結束前的15分鐘,就開始有人陸續退場,但並不是因為電影不好看,而是趕著去釋出會上佔位置。
這是一部非常有意思的電影,講述一群流氓如何幹掉另一群混蛋。
對於昆汀的粉絲來說,《無恥混蛋》是一部讓他們非常欣喜的電影。
影片傳承了昆汀一貫的冷幽默,突如其來的殺戮場面,還有昆汀很喜歡的血腥鏡頭,在這部電影中全都可以找到。
有意思的是,電影的故事全部都是昆汀自己虛構的,為此他還為希特勒安排了一個非常特別的結局——讓他死在了憤怒的猶太人的機槍下。
除了布拉德?皮特和最大的反派,其他人物都被昆汀安排了“去死”的角色。
片中,戲院大火的場面讓人印象深刻,德國人像待宰的羔羊一樣被鎖在戲院中,忍受著大火與機槍掃射的雙重摺磨,最後被一顆顆炸彈全部炸死。
這樣的場面和之前的“二戰”電影的屠殺場面完全相反,昆汀的幽默在此可見一斑。
那些堅持看完電影的記者們,都被堵在了新聞中心的門口,進不了場。攝影記者們這次則全部蜂擁到了新聞中心靠走道的一邊,皮特和昆汀走過的時候,整個新聞中心都騷亂起來,這也是戛納電影節開幕到現在,除去《狂暴之路》外最為盛大的場面。
歐洲電影圈很排斥好萊塢電影,然而他們卻不得不面對這樣的現實,無論是媒體還是觀眾,在三大電影節期間,追逐最多和最為瘋狂的,還是好萊塢電影。
這些世界上有些現實根本不會以個人意志或者某個小群體的想法而轉移,歐洲電影說好聽了是注重核心思想,說不好聽了就是莫名其妙。
眾所周知,好故事是電影的基礎之一,但歐洲電影圈自我陶醉的好電影,有幾部能講好故事?
還有,一個好故事還能吸引人們走入電影院,而深刻的核心思想永遠做不到,原因不是觀眾不喜歡思考,而是想要思考的話,會有遠比電影更合適的選擇——哲學、歷史、心理、社會……
於是,很奇怪的現象出現了,歐洲的電影人自認為極其高階,不屑於其他型別的影片,然而他們影片的傳播範圍卻極其狹窄,而且帶動整個歐洲電影不斷走向衰弱,也早早的丟掉了以往世界電影中心的位置。
任何電影都有它存在道理,這些人可以不喜歡傳播範圍更廣,影響力更大,受眾更多的商業影片,也可以討厭他們,但正是因為他們,電影這個行業才得以壯大,才在眾多的文化產業中成為領頭者,才能生存並且進一步的擴大流傳下去。(未完待續。)
ps: 求月票和推薦票!
第七百二十四章 金棕櫚的歸屬
在《無恥混蛋》的首映式之後,哈維?韋恩斯坦舉辦了一個慶祝派對,杜克也來到了舉行派對的酒店。
“很有趣的電影。”
跟在昆汀?塔斯蒂諾對面,杜克也很讚歎這個傢伙的想法,“特別是影片的結尾。”
與製作影片的風格不同,昆汀?塔斯蒂諾是個很圓滑,也很懂得處理人際關係的導演,他立即說道,“這是我想象出來的猶太人大反擊,雖然所有故事都是我編的,但這是我希望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