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部分(第4/4 頁)
了最繁忙的階段,很多進行中或者已經完成的工作都需要他稽核透過,有些未來場景的拍攝計劃,也絕不是畫分鏡頭草稿就能解決的,他需要帶領眾多部門的負責人進行實地考察。
特別是拍攝結尾和開場兩場戰爭戲的小鎮與沙灘,更是前期準備工作中的重中之重,前者還好說,本身就在拓寬一條排水渠後在片場搭景佈設,而後者雖然進度更快,卻比較麻煩,不但要佈置海灘,還在海灘後方建造德軍的工事。
下了汽車,杜克首先看到的就是十幾臺忙碌施工的機械,這處狹長的海灘明顯變成了繁忙的工地,儘管包括地堡等在內的很多建築都是徒有其形,工作量卻也不小。
見到杜克,負責這裡的一位製作人和佈景師連忙趕了過來,雙方簡單交流了一番,相比於片場還在搭建的法國小鎮,這處藉助地形改造的海灘,因為人手和資源更加充足的關係,進度稍稍快一些,如果不遇上臺風之類太過糟糕的天氣,應該會先於片場完工。
繞過巨大的德軍地堡,穿過沙灘預留出來的通道,杜克帶著一串人馬下到了海灘上,與上次來時的空空蕩蕩不同,這裡已經豎起了不少防止登陸艇登陸的鐵架子,在岸邊一些結束施工的地方,還拉上了刺鐵絲網。
杜克走到一個鐵架子邊,敲了敲,問道,“漲潮時會不會被沖走?”
“不會,近海位置我們還沒有佈置,”道具組的一位負責人走了過來,“這可是當年隆美爾親自設計的工具,只是最後沒有發揮作用。”
眾人笑了起來,沿著海岸線橫向走動,邊走邊討論拍攝登陸戰時的注意事項。
這部電影立項之前,杜克也查閱了大量相關的資料,這種反應歷史的電影,少不了bug,卻不能弄出太低階的錯誤,比如說這些鐵架子,事實上是用於阻礙登陸艇上岸的設施,但曾經看與諾曼底登陸有關題材的電影后,很多人都會覺得奇怪,為什麼這些東西居然是設在岸上的?
因為當時德軍判斷盟軍會在漲潮時進攻,這樣盟軍步兵上岸後可以少衝鋒很長一段距離,德軍就按漲潮時的水位佈置了這些架子,可是盟軍司令部覺得登陸艇撞上這些架子,比在灘頭上長距離的衝鋒更致命,選擇了退潮時登陸,於是這些原本在水裡的架子在退潮時全變成了岸上的設施,沒起一點作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