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0部分(第4/4 頁)
《焦點訪談》作為收視率最高的輿論監督節目,他的收視率曾經達到驚人的35%,但這個數字卻連年下滑,這其中固然有網路、微博、朋友圈等新媒體的衝擊緣故,但“敏感內容”的不斷減少也是不爭的事實。
這些“敏感內容”的減少不是因為新聞線索不夠,恰恰相反,《焦點訪談》的名氣大了之後,門口排隊反映線索的人絡繹不絕,根本不缺線索。
對於輿論監督型別的欄目,影響最大的原因之一還是“說情”,“說情”這種玩意,是一個具有中國特色的“潛規則”,它不按照法律政策的規則來玩,而是以人與人之間的關係、利益的大小來影響和干涉正常的規則。
有些時候,這種“潛規則”的力量甚至比公開的規則更有影響力,決定著新聞報道的方向。
被輿論監督批評曝光的的物件為了保住自己,會不遺全力地動員所有的關係,向中央臺的記者、主任、臺領導求情、施壓,甚至賄賂,將報道扼殺在搖籃之中,不讓這種負面報道影響到他們。
《天網》這個輿論監督欄目面對的處境和《焦點訪談》差不多,其實這也是所有輿論監督欄目都要面臨的問題。
國內沒有一部關於新聞的法律來保障這一點,如果當前的法律狀況不改善,出臺一部《新聞法》之類的法律,作為維護公共利益的媒體監督,沒有辦法站直了腰桿依法行事,只能永遠地處在這種弱勢狀態。
“薛主任,那我們現在該怎麼辦?”
聶採深吸了一口氣,臉色有些嚴肅道。
人家動用上層路線的手段,這一招釜底抽薪的手段太絕了。
“算了,人家走上層路線,咱們也走上層路線,我打個電話……不,我還是親自上門一趟的好。”
薛主任似乎是咬了咬牙,下定了決心,然後才說道:“聶採,你不是回n市嗎?我送你吧,正好我也回去一趟,順便登門拜訪一個老領導,讓他來給咱們撐撐腰!”
“能行嗎?對方可是省部級大員……”
聶採有些擔心,說道。
儘管不知道打電話來求情的人是誰,但聶採知道薛主任現在面臨的壓力極大,恐怕這條新聞會不會流產全靠薛主任這一趟了。
他早就知道化工廠的奚老闆的背景挺大,手眼通天,只不過聶採沒有想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