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員書架
首頁 > 遊戲競技 > 遠去的國學大師及其時代:狂人劉文典 > 第14部分

第14部分(第1/4 頁)

目錄
最新遊戲競技小說: CSGO:什麼叫歷史第一人啊!武俠遊戲我只練初級武學求生,從獨佔一顆星球開始破鏡【別名碰鏡】遊戲製作:這個設計師太聽勸了重生成大帝奧登勇闖NBA全民求生:從零開始征服迷霧世界網王:重生亞久津仁NBA:瘋,使勁瘋,瘋批人生網遊:開局獲得玄冥神掌從天刀開始的遊戲生涯網遊:我能無限增加防禦大姚穿越1978籃壇全是他的人全民大航海:在高武世界海洋求生禁忌降臨世間,我覺醒了血肉戰甲英雄領主:我的領民花錢就能變強網遊之劍起太初足壇從這裡開始被改變了海上求生我靠開寶箱霸榜第一一年的電競

南渡自應思往事,北歸端恐待來生。

黃河難塞黃金盡,日莫關山幾萬程。

劉文典很快就讀到了陳寅恪這首悲愴激越的七律,聯想到自己奔波千里、千轉百折的類似經歷,一種知音難得的悲情瞬間湧上心頭。他立即揮毫潑墨,將陳寅恪的這首詩抄錄了下來,贈給了一向幫助西南聯大的當地學者馬竹齋先生。馬先生視為珍寶,精心收藏,如今原件存於蒙自檔案館。

到了蒙自之後,由於生了瘧疾,陳寅恪的身體每況愈下。在此之前,陳寅恪患有眼疾,視力大不如前,並有逐步衰竭的趨向。戰時經濟緊張,蒙自的生活雖然還算過得去,但也幾乎只能是保證每天不至於餓肚子,更多的營養就談不上了,這都加劇了陳寅恪的病情。〃家亡國破此身留,客館春寒卻似秋〃,有時候想想,難免落寞孤寂。幸好,雲南還有吳宓,還有劉文典。

在陳寅恪的心目中,吳宓、劉文典都是他的〃患難之交〃。經歷過戰亂的侵擾之後,〃國學研究院當年的繁榮景象,隨著時光的流逝,也逐漸模糊起來。海寧自沉,任公病歿,趙元任又寓居異域,當年名震一時的國學研究院四導師就剩下陳寅恪一個人了,他還在清華苦苦撐持〃12 。而一直堅定站在他身邊的,總有吳宓、劉文典這兩位至交。

吳宓是最早提出將陳寅恪〃挖〃到清華的人,他與陳寅恪的親密關係自然不用多說。在厚厚幾十本的《吳宓日記》裡,只要兩個人同在一地,總能見到兩人過往相交的記錄,從讀書到交友,兩人甚至還一道出錢宴請賓客。

而在日軍轟炸的警報下,劉文典〃儲存國粹要緊〃的真情流露,更讓陳寅恪在孤寂之餘頗感安慰。據云,劉文典常說:〃聯大隻有三個教授,陳寅恪先生是一個,馮友蘭先生是一個,唐蘭先生算半個,我算半個。〃這與他後來經常拿〃大拇指〃和〃小拇指〃喻指陳寅恪和自己,是同樣的情懷與敬意。

陳寅恪先生的學問和授課,都是當之無愧的聯大翹楚。在清華大學任教的十二年,是陳寅恪學術功力全面爆發的〃黃金時代〃,他一生著文約百篇,其中一半以上是在這一階段完成的。到了雲南以後,由於藏書被焚或被竊,陳寅恪只能以手邊殘存的眉注本《通典》為藍本,憑藉過人的記憶力與理解力,完成了《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一書。這本書在香港商務印書館印刷期間又遭日寇燒燬,但僅從由其舊稿拼湊而成的重慶商務印書館重印本來看,亦足可見陳寅恪在文學、歷史等領域的造詣與成就,〃他比漢、唐、宋以及明清有成就的著名學者們,前進了一大步,為中國的學術文化研究開闢了新紀元〃13 。

陳寅恪上課,自成風格。假如你在西南聯大的校園裡見到他行色匆匆去上課,不用開口問他〃今天講什麼〃,只需要看他肩上挎包的顏色就知道了。黃色的代表要講佛經文學、禪宗文學,藍色的則代表要講其他課程,從不混淆。

第56節:偶像陳寅恪(8)

和劉文典一樣,他上課聲音並不大,習慣於平鋪直敘,習慣於引經據典,但精彩往往就閃現在這有意無意之間。有一次講白居易的《長恨歌》,光是為了考證第一句〃漢皇重色思傾國〃中的〃漢〃字,就足足講了四節課,嚇得一些學術功底不紮實的學生再也不敢隨意走進他的課堂。

相同的生活經歷、精神氣質與行為主張,讓劉文典與陳寅恪英雄相惜、互相推崇。1941年年末,太平洋戰爭爆發,香港淪陷,在香港大學任客座教授的陳寅恪一時下落不明。對此,劉文典極為關注,多次在課堂上跟學生說:〃陳先生如遭不幸,中國在五十年內,不可能再有這種人才。〃

〃《莊子》我是不太懂的!〃

〃《莊子》我是不太懂的!〃在西南聯大的課堂上,劉文典喜歡用這句話作為〃《莊子》研究〃課程的開場白。說得臺下的學生一愣一愣的,心想這個其貌不揚的教授挺謙虛啊,沒料想到,他緊接著又補了一句:〃那也沒有人懂!〃

劉文典之所以有這樣的膽識,是因為就連被學術界公認為大家的陳寅恪,都不止一次肯定他在《莊子》研究方面的成就。因而,很多人在不同的場合又聽到劉文典的另一番〃瘋人瘋語〃:〃古今真正懂《莊子》的,兩個半人而已。第一個是莊子本人,第二個就是我劉文典,其他研究《莊子》的人加起來一共半個!〃

這番話曾經被認為是後人杜撰的,但云南大學中文系畢業生李必雨卻在一篇文章中澄清了〃兩個半教授〃的真實版本:

1955年9月,雲南大學中文系召開迎新會。會議開

目錄
骨瓷大反串娛樂圈天破無聲得似籬邊嗅晚香替嫁後我笑得想死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