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部分(第3/4 頁)
長子元紹、次子元福、三子元慶。這元慶雖只得十多歲,他用的兩柄錘有五升斗大,重三百斤,從未相遇敵手。聖上可召他來,封為元帥,他若提兵前去,不消幾日,包瓦崗必破。”煬帝大喜,即下旨差官星夜往山馬關,宣召裴仁基。
差官飛馬到關,裴仁基父子接了旨,即同夫人與女兒翠雲,來到長安。那裴仁基父子即到午門,問:“聖上何在?”黃門道:“聖上同國丈在紫薇殿下棋。”裴仁基見說,率領三於竟到紫薇殿,果然煬帝與張大賓對坐下棋。裴仁基與三子俯伏於地,口稱道:“臣山馬關總兵裴仁基父子朝見,願我王萬歲。”煬帝一心下棋,哪裡聽得?裴仁基再宣一遍,又不聽得。足足等了一個時辰,不見響動。裴元慶大怒,立起身來,趕上前,一把抓住張大賓舉起來。煬帝吃了一驚,忙問道:“這是何人?”裴仁基道:“是臣三子裴元慶,因見國丈與聖上下棋,分了聖心,不理臣等,故放肆如此。”煬帝道:“原來是卿,朕實不知,快放下來。”那大賓肚子被扯住,疼痛得緊,大叫道:“將軍,將軍,放了手。”那元慶又聞聖旨說放了,竟把他一拋,撲通跌在地下,皮都抓下了一大塊。
煬帝看元慶年紀不大,如此勇猛,心中大喜,便叫:“裴愛卿,朕封卿為元帥,卿子為先鋒,興兵征討瓦崗。得勝回來,另行升賞。”裴仁基謝恩。煬帝又道:“朕欲封一個監察行軍使,以觀卿父子出兵,不知誰人可去?”張大賓道:“臣願往。”煬帝大喜道:“若得國丈同去甚好。”即封為行兵都指揮天下都招討。四人謝恩而出。
那張大賓懷恨在心,想道:“這小畜生,我只要一朝權在手,就把令來行。”當下張大賓點起十萬雄兵,即日興師,離了長安,殺奔瓦崗。張大賓卻下令,先取金堤關,然後攻打瓦崗。故此兵到金堤關,即下了寨。張大賓升帳,分付裴元慶:“我要你今日就取金堤關,若取不得關,休想回來見我!”元慶微微一笑,心中想道:“是了,那張大賓記恨我提他之仇,今日欲害我父子。咳,張大賓啊張大賓,你來太歲頭上動土了。你若識時務便罷,若不識時務,我父子一齊降順瓦崗,看你怎生奈何我?”分付帶馬過來。那匹馬竟像老虎一般,兩隻尖耳朵,不十分高大。元慶飛上馬,使兩柄銀錘,豁落落一馬出營,抵關討戰。
守城將士乃賈閏甫、柳周臣,得了報,即披掛上馬,領兵出城,前來交戰。二人一看裴元慶,看他年紀甚小,手中卻用斗大兩柄錘,心中奇異,喝問道:“來將何名?那手中的錘敢是木頭的麼?”元慶答道:“我乃大隋朝官拜山馬關總兵裴仁基三子裴元慶的便是。我這兩柄錘,只要上得陣,打得人就是了,你管我是木頭的不是木頭的!”賈、柳二人哈哈大笑,把刀一起,併力齊奔元慶。元慶不慌不忙,自由自在,把一柄錘輕輕的往上一架,賈、柳二人的刀一齊都震斷了,二人虎口也震開,只得叫聲:“啊唷,好厲害的傢伙!”回馬便走。元慶一馬追來,賈、柳二人方過得吊橋,元慶也早已上橋了。城上軍士見有自家主將,不敢放箭,倒被元慶衝入城中。賈、柳二人只得領了殘兵,竟投瓦崗去了。這裡張大賓領了眾兵入金堤關,也不停留,就向瓦崗進發。
且說瓦崗寨這日程咬金升殿,眾將拜畢,咬金一看單單不見徐茂公軍師,心中想道:“這也奇了,為何不見徐茂公到來?難道孤家升殿,這牛鼻子道人不該來朝拜嗎?”分付去喚了他來。正說之間,只見徐茂公斜戴九梁巾,倒拖了靴子,亂跑進來。咬金道:“孤家又不曾死,為什麼卻裝出這樣形景來?”茂公俯伏在地說:“主公,不好了!一窩兒都要死了。”咬金道:“啊呀,好端端的,為何多要死起來?想是你瘋顛了麼?”茂公道:“臣算陰陽,今日巡天都太保、八臂膊哪叱臨凡,第三條好漢殺來了,瓦崗城內這些大小將官不經打。”咬金道:“這個痴人說些什麼話來!”茂公道:“主公不信,只看天上。”咬金出位同眾將一看,只見天上黑漫漫,霧不像霧,雲不像雲,足有半天,對著了瓦崗城。大家吃了一驚。正看之間,只見黑氣內衝出一股白氣來,把這殺氣衝散了,泛出紅來。茂公仔細一看,叫聲:“好了,有救星了!”咬金道:“好賊形呵!為什麼一時笑,一時哭?”茂公道:“幸虧主公有福,有個賊星與巡天都太保為難,料想這員大將不日就降瓦崗,主公更且有正宮了。”咬金道:“實在天下沒有光棍皇帝,孤家在殿上呢,鬧鬧熱熱,一退入宮去,便冷冷清清,這句話倒要聽你的。”正說之間,忽聽報:“金堤關賈、柳二位老爺,在外候旨。”咬金分付召他進來。二人入殿,俯伏在地,叫:“主公,不好了!今有大隋興兵征討,那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