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部分(第3/4 頁)
「明天再說。」悠裡打斷我,「我有件東西想給你看,跟『偵探』有關的東西。看了以後再說。」
「給我看的東西?」
我一頭霧水,但是再追問下去恐怕會讓人厭煩,所以順從地點點頭。
「今天晚餐的時間是七點。我會用電話提醒,你可以先去睡一會兒,我覺得你好像沒睡飽呢。」悠裡又恢復開朗的表情,「對了,克里斯,你身上有股海水的味道,好好洗個澡吧。房間裡有簡單的衛浴,讓你隨意使用。」
我依他的話回到房間,再次衝了個澡,回床上休息到晚飯時間。晚餐是用山菜做的日本料理,久違的豐盛餐點,讓我儘管不怎麼餓遺是胃口大開。晚餐十分可口,只可惜悠裡、老闆和大廚好像都在忙,沒有上餐桌,成了我一人獨享的晚餐。
說不定我還沒有被這個鎮完全接受。
這小鎮有「偵探」存在。
——原來真有「偵探」這種人?
說起「偵探」,它是「推理」消失前最重要的角色。「偵探」是秩序的象徵,正義的象徵。他能將零碎不可解的謎題重新組織、恢復原貌,是個了不起的人物。有時他勇於抵抗手持兇器的壞人,有時解救受災受難的人民,這是推理小說黃金時期到末期出現的種種偵探面貌。在焚書時代,他們曾被視為一心赴死的狂人,但在這個死亡慘烈的時代,又有誰能像他們這樣勇敢地迎向死亡呢?
曾經,「推理」中描寫了各種形態的「犯罪」。「推理」中記載了人可能犯下的罪惡種類。死、暴力、惡意、詭計……推理會將它們時而以荒謬、時而以複雜的謎呈現出來。在那個將死亡和暴力當作娛樂來消費的時代,確實是如此。
然而,現在,包含「推理」的所有書籍文物都逸失了。
時代不再寄望於書了。
戰爭和大規模天災,耗損了大量的鋼鐵和人命,於是自然把罪歸咎到提醒人死亡和暴力的書本上。當局下令不準讀也不準出版,焚書的時代就此開始。書無法抵抗,既然被斷定為有害,就只有被燒成灰的分。
人類殺害彼此、傷害彼此,搶奪別人財物等犯罪的行為,都因為焚書形成的效應而變得幼稚化,也容易被檢舉。不久,犯罪的人、案件逐漸減少,書本的禍害造成罪與罰的社會,也漸漸蛻變為理想的、誰也不會受傷的世界。「犯罪」這個字眼失去了意義,改變了面貌。到了我們這個時代,所有的「犯罪」都不再存在。
不過,因為案件減少,警方的能力趨弱卻是不爭的事實,很多時候都不具有即時直驅現場的機動性。由於人數有限,因而管轄區域非常遼闊,想來這個鎮也沒有警察署吧。所以孩子們連警察都不知道。沒有必要知道。
焚書是從英國開始的,自工業革命開始的時代因而結束。
焚書讓世界再次天翻地覆。
現在只有一小部分的人還記得愛倫坡或柯南,道爾等作家的名字,他們的作品是最先被燒燬的物件。原因顯而易見,他們的作品充滿死亡和暴力,被視為焚書的指標也不為過。輕率的死亡、遊戲般的犯罪、蠻橫的暴力,人人都害怕這些行為在人群間傳佈。焚書並不是政府獨斷獨行,至少在英國,幾乎是國民眾望所歸。他們希望如此一來真正的和平才會降臨。
在那個時代,我們所知的「推理」概念還不太明確,最多也只是指標性的,將柯南·道爾等代表維多利亞時代的特定書本,列為有害讀物。
不久後,不只是有關死亡、暴力、犯罪,連描寫情感動搖、衝動、強烈意志等的讀物也成了焚書的物件,規定有害的範圍在曖昧不明中擴大。事實上,所有的書都成了焚燬的物件,擁有書就被視為有罪,一旦發現就當場燒掉。
據說,一九六〇年代後期,書就被逐出了歷史,那時候正好廣播、電視等資訊媒體方興未艾,再加上利用磁性的紀錄媒體不斷進步,書本不再是必需品,是不是這樣的時代背景造成這種結果,我不知道,畢竟我們這個時代的人無法理解,書本曾經是媒體的一部分。然而,從某種層面來說,或許可說是科學發展的必然流程。廣播和電視既然成為優越的媒體,它之前的古老型式——也就是紙——被排擠出去也是理所當然,至少我是這麼想的。就像蒸氣火車發展到電力火車後,前者就被驅逐一樣。
但是——
在這個不懂「推理」為何物的世界裡,若是有人從應已消失的「推理」中得到知識,偷偷地利用它達到自己目的的話——人們是否能瞭解這種「犯罪」型態呢?
不只是「推理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