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部分(第2/4 頁)
宗祠早就被拆得七零八落了,只有東向偏殿處,還留了那麼七八間平房,有幾戶居民在住。
前些年。寧家後人歸來,手持寧家地房地文書,一定要討要寧家巷的土地,經過一段時間交涉,寧家兄妹也不知道找了什麼人,到最後居然要到了那一溜平房。
那是公產房,政府真要從居民手中回收,只要能將遷走的人妥善安置。倒也無須費多大的周折。
為了這事,鳳凰市的報紙上,還做過一些討論,諸如“警惕新的反攻倒算翻案風”之類的,更明白地指出,在解放前,寧氏諸戶在天南算是屈指可數地大戶。他們聚斂的錢財,顯然來自於對勞動人民地盤剝。
不過,官方的解釋是,別的東西不給就不給了,這是人家的宗祠,而且還是偏殿的幾間房,給了也就給了,畢竟這也算文物不是?
陳太忠原本沒對這事怎麼上心,不過,前一陣他查地方誌。卻發現一個
那就是大家所風傳的寧家,並不是“寧家”,而是“
和寧,系出同宗,分為兄弟二人所承繼,解放後簡化繁體字,將這個字都歸到“寧”中去了,而事實上,鳳凰市的大戶是姓一族,這姓氏很古老,在國內卻沒有什麼公認的根底。
這事情上,絕對是可以做做文章地,宣傳得當的話,把寧家巷弄成氏歸宗認祖的場所也不是不可能的,而且那一溜平房,也涉及了“文物”,少不得,陳太忠是要去現場看看的。
去了一看,他才發現寧氏兄妹正搗騰房子呢,他倆打算拆了這一溜平房,蓋成小樓,好對外出租,寧家巷雖小,但臨街的房子,那也是門面啊。
陳太忠當時就上前阻止,誰想那兄妹倆根本不吃他這一套,“你算什麼玩意兒?我拆我們自家的房子,關你屁事!”
“我是橫山區政府的,你們這是公產房,而且還是文物,在這種房子上動手腳,信不信我報警把你們抓起來?”
兄妹倆少不得要把房屋產權證拿出來跟他計較一翻,“什麼公產房?喏……看清楚了吧?落實政策,現在轉私產了!”
從政策落實檔案和房屋產權證上,陳太忠發現一個問題,這兄妹倆地姓,全是寧而不是,或者,能在這事兒上找找碴子?“這是文物,想動的話,還得拿你們以前房屋地契出來,嗯,我得向文物局瞭解一下情況才行!”
寧氏兄妹哪裡肯吃這套?直到陳太忠把自己的工作證拿出來,那二位看到蓋著“鳳凰市橫山區政府”的大紅印章,才不情不願地應承下來,要他今天一大早去拿檔案的影印件。
有這事兒纏著,陳太忠怎麼可能有心情去理會李大姐的請假?他可不能眼睜睜地看著那一溜房子給毀了。
鳳凰市的文物古蹟本來就不算很多,橫山區地就更少了,那一溜平房雖然也被人改造,屋前屋後增加了不少用來佔地的違章建築,但主體還是基本完好的。
一路上,陳太忠都在琢磨,怎麼樣才能利用寧氏兄妹可能存在的疏忽,儘量地將這事擺平?房子不是不能拆,但他希望是在這房子對自己的前途沒什麼影響之後。
若是他現在就調離了地誌辦,他鐵定一個轉身就走了,拆吧拆吧,愛怎麼拆怎麼拆,最好用炸藥炸,我還能聽個響兒呢。
當然,他的下一個崗位若是橫山區公安分局或者說區政法委書記的話,那就不能用炸藥了,總之一句話,不關他事的時候,他絕對不會去多事。
不得不說。僅從這一點上講,他的思路還是挺合適官場思維的。可惜地是,官場不是僅靠著這麼個思路就能混好的。
等趕到現場的時候,陳太忠才愕然發現,指望對方的“疏忽”,怕是不太現實了,寧家兄妹準備得很充分,人家甚至喊來了七八個膀大腰圓地漢子。站在一邊虎視眈眈。
很顯然,萬一“磋商不果”的話,寧氏兄妹肯定會強行拆房,至於說到時候會不會有血肉橫飛地場面,那就很難講了。
看到這個場面,陳太忠心裡樂了,哈,這可是大好事,萬一衝突起來,事情就弄大了。只要事情一大,這寧家兄妹拆房子的事兒,肯定就有後延的機會了。
有了這種想法,他當然會肆無忌憚地打量著這幾條大漢,能讓他吃了眼前虧的主兒,怕是還沒出生呢,眼下既然有能把事情搞大的機會,為什麼不搞搞呢?
人群中一個格外粗壯的漢子。被他挑釁的眼神弄得有點發毛地徵兆,雙手抱拳,捏得指節“嘎嘣嘣”亂響,眼中的怒火,似乎能將人燒成灰燼。
陳太忠夷然不懼,他甚至甩開了當事的
本章未完,點選下一頁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