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撥亂反正(1)(第1/2 頁)
蘇東辰安排好人手,確保兩個兒子在府中絕對安全,然後就帶著傅明翰和八大護衛、五百親兵到西山大營,與前任領軍將軍進行交接。
這位將軍屬於二皇子派系,已經四十餘歲,卻從來沒有經過實戰考驗,因此治軍乏力,練兵無術,均是紙上談兵之法。他想要在軍中發展勢力,拉攏中立軍官加入二皇子陣營,對那些人就得采取懷柔政策,於是不按軍規條例辦事,使得軍中拉幫結派,吃喝嫖賭盛行,武備廢馳,戰力極弱。若是皇帝真出了什麼事,要他們進京勤王,只怕一個照面就是潰敗。
蘇東辰雖然瞧不起這種紙糊的將軍,卻也沒有多說什麼,只讓傅明翰帶著人與這位將軍指定的人進行交接,武器裝備和各種物資全部按賬核算,清點實物,全員集合,按花名冊點數,無假不到者全部記下。
交接事宜用了三天時間才完成,之前領軍將軍吃空額、喝兵血、貪汙軍餉、倒賣武器等事,蘇東辰只寫了密摺奏報皇帝,卻並沒有明著提出,激化矛盾。他只要求賬實相符,自己不為前任背黑鍋。只要實物在,與賬上的數目一致,便抬手放過。清查完武器裝備和特效後,他下令封賬清人,正式接管西山大營。
前任領軍將軍帶著一干心腹離開後,他吩咐傅明翰找石匠雕刻的一塊石碑被運過來,立在軍營門前。
石碑高一丈二,寬七尺。朝裡的一面,是臨摹顏真卿的《裴將軍詩》,“大君制六合,猛將清九垓。戰馬若龍虎,騰陵何壯哉。將軍臨北荒,煊赫耀英材。劍舞躍遊電,隨風縈且回。登高望天山,白雪正崔嵬。入陣破驕虜,威聲雄震雷。一射百馬倒,再射萬夫開。匈奴不敢敵,相呼歸去來。功成報天子,可以畫麟臺。”朝外的一面,用厚重的隸書刻著軍規。
十七禁律、五十四斬,相傳是商周時期姜子牙制定,一直流傳後世,歷朝歷代幾乎沒有改變過。
其一: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旗舉不起,旗按不伏,此謂悖軍,犯者斬之。
其二:呼名不應,點時不到,違期不至,動改師律,此謂慢軍,犯者斬之。
其三:夜傳刁斗,怠而不報,更籌違慢,聲號不明,此謂懈軍,犯者斬之。
其四:多出怨言,怒其主將,不聽約束,更教難制,此謂構軍,犯者斬之。
其五:揚聲笑語,蔑視禁約,馳突軍門,此謂輕軍,犯者斬之。
其六:所用兵器,弓弩絕弦,箭無羽鏃,劍戟不利,旗幟凋弊,此謂欺軍,犯者斬之。
其七:謠言詭語,捏造鬼神,假託夢寐,大肆邪說,蠱惑軍士,此謂淫軍,犯者斬之。
其八:好舌利齒,妄為是非,調撥軍士,令其不和,此謂謗軍,犯者斬之。
其九:所到之地,凌虐其民,逼淫\婦女,此謂奸軍,犯者斬之。
其十:竊人財物,以為己利,奪人首級,以為己功,此謂盜軍,犯者斬之。
其十一:聚眾議事,私進帳下,探聽軍機,此謂探軍,犯者斬之。
其十二:或聞所謀,及聞號令,漏洩於外,使敵人知之,此謂背軍,犯者斬之。
其十三:呼叫之際,結舌不應,低眉俯首,面有難色,此謂狠軍,犯者斬之。
其十四:出越行伍,攙前越後,言語喧譁,不遵禁訓,此謂亂軍,犯者斬之。
其十五:託傷作病,以避征伐,捏傷假死,因而逃避,此謂詐軍,犯者斬之。
其十六:主掌錢糧,給賞之時阿私所親,使士卒結怨,此謂弊軍,犯者斬之。
其十七:觀寇不審,探賊不詳,到不言到,多則言少,少則言多,此謂誤軍,犯者斬之。
此軍規極為嚴厲,真正完全做到的並不多,在西山大營更是聞所未聞。這塊色如青銅的石碑一立,一股肅殺之氣迎面撲來,讓那些憊懶成性的老兵痞都驚出一身白毛汗。他們迅速打聽到,新來的領軍將軍出自武將世家安國公府,曾在南方統兵十餘年,百戰百勝,且治軍極嚴,殺伐果決,不留情面,無論是敵人還是北晉官軍,都稱他“蘇閻王”。沒路子可走的官兵趕緊收斂起來,那些有門路的紛紛活動,想辦法調走。
蘇東辰立起石碑後,頒下軍令,“全營放假兩日,第三日準時點卯,有違犯軍規者嚴懲不貸。”他大發慈悲,給他們兩天時間調整心態,已是仁至義盡。如果到時候還有人想要找死,他也不介意讓他們人頭落地。
蘇東辰留下傅明翰和五百親兵在軍營內值勤,然後回到京城,讓瀝泉和肖媽媽帶著數十個精壯男僕和粗壯婆子以及伶牙俐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