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七雄之秦國篇——蒙恬(第1/2 頁)
蒙恬(?-前210年),姬姓,蒙氏,名恬,祖籍齊國(今山東省蒙陰縣),齊國蒙山(今山東蒙陰)人。秦國名將蒙驁之孫、蒙武之子 。秦朝將領、軍事家。 蒙恬出生於武將世家,自幼受家庭環境的薰陶,胸懷大志,且天資聰明,逐漸培養了較高的軍事素養。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蒙恬因家世被封為將軍,又因領兵攻齊有功被拜為內史。秦統一全國之後,蒙恬奉命領兵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鄂爾多斯市一帶)。蒙恬後為秦二世所迫,自殺。 蒙恬北逐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地區),並且因河為塞,臨河築44座縣城,遷謫戍居住。又監修長城、直道。長城西起臨洮,東迄遼東,逶迤萬餘里。直道“自九原至雲陽,千八百里”,因難修,未完工。這些措施對防止匈奴的侵擾發揮了重大的作用,確保了邊境安全,有效促進中原地區的和平穩定和經濟發展。其修建的萬里長城是中國古代人民勤勞、智慧的偉大象徵,是中華民族精神的偉大象徵。傳說他還改良過毛筆。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被封為將軍,攻打齊國,因破齊有功被拜為內史(秦朝京城的最高行政長官)。 秦國兼併天下後,蒙恬奉命率三十萬大軍北擊匈奴。收復河南地(今內蒙古河套南伊克昭盟一帶),自榆中(今內蒙古伊金霍洛旗以北)至陰山,設三十四縣。又渡過黃河,佔據陽山,遷徙人民充實邊縣。 其後,蒙恬主持修築了西起隴西臨洮(今甘肅岷縣),東至遼東(今遼寧境內)的萬里長城,把原燕、趙、秦長城連為一體。長城利用地形,藉著天險,設定要塞,有力的遏制了匈奴的南進。後受遣為秦始皇巡遊天下開直道,從九原郡(今內蒙包頭市西南)直達甘泉宮,截斷山脈,填塞深谷,全長一千八百里,可惜沒有修竣完工。蒙恬駐守上郡十多年,威震匈奴。 秦始皇非常尊寵蒙恬,信任、誇獎他的才幹,並且親近蒙恬的弟弟蒙毅,蒙毅官至上卿,外出則陪秦始皇同乘一輛車子,居內則侍從在秦始皇的跟前。蒙恬擔任外事,蒙毅常為內謀,當時號稱忠信。因此,其他的諸將相,都不敢和他們爭寵。 蒙毅法治嚴明,從不偏護權貴,滿朝文武,無人敢與之爭鋒。某日,內侍趙高犯有大罪,蒙毅依法判其死罪,除去他的宦職,但卻被秦始皇給赦免了。從此時起,蒙氏兄弟便成了趙高的心病。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三十七年)冬,秦始皇嬴政遊會稽途中患病,派身邊的蒙毅去祭祀山川祈福。不久秦始皇在沙丘病死,死訊被封鎖,趙高擔心扶蘇繼位,蒙恬得到重用,對自己不利,就扣住遺詔不發,與胡亥密謀篡奪帝位。他又威逼利誘,迫使李斯和他們合謀,假造遺詔。“遺詔”指責扶蘇在外不能立功,反而怨恨父皇,便遣使者以捏造的罪名賜公子扶蘇、蒙恬死。扶蘇自殺,蒙恬內心疑慮,請求復訴。 使者把蒙恬交給了官吏,派李斯等人來代替蒙恬掌兵,囚禁蒙恬於陽周。胡亥殺死扶蘇後,便想釋放蒙恬。但趙高深恐蒙氏再次貴寵用事,對己不利,執意要消滅蒙氏。便散佈在立太子問題上,蒙毅曾在始皇面前毀謗胡亥,胡亥於是囚禁並殺死了蒙毅。秦二世又派人前往陽周去殺蒙恬。 使者對蒙恬說:“你罪過太多,況且蒙毅當死,連坐於你。”蒙恬說:“自我先人直到子孫,為秦國出生入死已有三代。我統領著三十萬大軍,雖然身遭囚禁,可我的勢力足以背叛。但我知道,我應守義而死。我之所以這樣做是不敢辱沒先人的教誨,不敢忘記先主的恩情。” 使者說:“我只是受詔來處死你,不敢把將軍的話傳報陛下。”蒙恬長嘆道:“我怎麼得罪了上天?竟無罪而被處死?”沉默良久又說:“我的罪過本該受死,起臨洮,到遼東築長城,挖溝渠一萬餘里,這其間不可能沒挖斷地脈,這便是我的罪過呀!”於是吞藥自殺。 蒙恬,祖上是齊國人。大致生於秦王贏政繼位前後,卒於公元前210。他的祖父濛濛驁在秦王時由齊入秦為將,因立戰功,“官至上尉”。也是一位著名將領,在秦統一六國的戰爭中,以及在南征百越等重要戰役中,都立有戰功。 秦帝國建立以後,因“王氏、蒙氏功為多,名施於後世”,蒙恬得到了進一步的重用。當時,在蒙古高原一帶 過著遊牧生活的匈奴貴族經常帶領騎兵南下,掠奪內地的人畜和財物,聚居在遼河、老哈 河、西拉木倫河一帶的胡人也不斷襲擾邊境,這對初建的秦帝國威脅甚大。 為了解除後顧之憂,固北部邊境,泰始皇派蒙恬率領三十萬軍隊“北擊胡,略取河南地” ,蒙恬成功地指揮了對匈奴及胡人的戰爭,長驅直入,橫掃塞北,奪回河套一帶廣大地區,秦政府在這些地區分設了四十四個縣,並建築了幾十座城堡。在今寧夏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