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末篇——出師表(第1/1 頁)
《出師表》是三國時期蜀漢丞相諸葛亮在決定北上伐魏、克復中原之前給後主劉禪上書的表文。這篇表文以議論為主,兼用記敘和抒情。全文以懇切委婉的言辭勸勉後主要廣開言路、嚴明賞罰、親賢遠佞,以此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洛陽);同時也表達自己以身許國,忠貞不二的思想。文章既不借助於華麗的辭藻,又不引用古老的典故,多以四字句行文。 這篇文章入選部編版義務教育語文九年級下冊教科書。 原文: 先帝創業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誠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衛之臣不懈於內,忠志之士忘身於外者,蓋追先帝之殊遇,欲報之於陛下也。 誠宜開張聖聽,以光先帝遺德,恢弘志士之氣,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義,以塞忠諫之路也。 宮中府中,俱為一體;陟罰臧否,不宜異同:若有作奸犯科及為忠善者,宜付有司論其刑賞,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內外異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費禕、董允等,此皆良實,志慮忠純,是以先帝簡拔以遺陛下:愚以為宮中之事,事無大小,悉以諮之,然後施行,必能裨補闕漏,有所廣益。 將軍向寵,性行淑均,曉暢軍事,試用於昔日,先帝稱之曰“能”,是以眾議舉寵為督:愚以為營中之事,悉以諮之,必能使行陣和睦,優劣得所。 親賢臣,遠小人,此先漢所以興隆也;親小人,遠賢臣,此後漢所以傾頹也。先帝在時,每與臣論此事,未嘗不嘆息痛恨於桓、靈也。侍中、尚書、長史、參軍,此悉貞良死節之臣,願陛下親之信之,則漢室之隆,可計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於南陽,苟全性命於亂世,不求聞達於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顧臣於草廬之中,諮臣以當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許先帝以驅馳。 後值傾覆,受任於敗軍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爾來二十有一年矣。先帝知臣謹慎,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來,夙夜憂嘆,恐託付不效,以傷先帝之明;故五月渡瀘,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當獎率三軍,北定中原,庶竭駑鈍,攘除奸兇,興復漢室,還於舊都。此臣所以報先帝而忠陛下之職分也。至於斟酌損益,進盡忠言,則攸之、禕、允之任也。 願陛下託臣以討賊興復之效,不效,則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靈。若無興德之言,則責攸之、禕、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謀,以諮諏善道,察納雅言,深追先帝遺詔。臣不勝受恩感激。今當遠離,臨表涕零,不知所言。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1.先帝:指漢昭烈帝劉備。先,尊稱死去的人。 2.創:開創,創立;業:統一天下的大業。 3.中道:中途。 4.崩殂(cú):死。崩,古時指皇帝死亡。殂,死亡。 5.今:現在。 6.三分:天下分為孫權,曹操,劉備三大勢力。 7.益州疲弊:弱,處境艱難;益州:漢代行政區域十三刺史部之一,包括今四川省和陝西省一帶,這裡指蜀漢。疲弊(pí bì):人力缺乏,物力缺無,民生凋敝。 8.此:這;誠:的確,實在;之:的;秋:時,時候,這裡指關鍵時期,一般多指不好的。 9.然:然而;侍:侍奉;衛:護衛;懈:鬆懈,懈怠;於:在;內:皇宮中。 10.忘身:捨生忘死,奮不顧身。 11.蓋:原來;追:追念;殊遇:優待,厚遇。 12.誠:的確,確實;宜:應該。 13.開張聖聽:擴大聖明的聽聞,意思是要後主廣泛地聽取別人的意見;開張,擴大。 14.光:發揚光大,用作動詞;遺德:留下的美德。 15.恢弘:發揚光大,用作動詞。恢,大。弘,大,寬,這裡是動詞,也做“恢宏”;氣:志氣。 16.妄自菲薄:過於看輕自己;妄:過分;菲薄:小看,輕視。 17.引喻失義:講話不恰當。引喻:稱引、譬喻;喻:比如;義:適宜、恰當。 18.以:以致(與以傷先帝之名的以用法相同:以致);塞:阻塞;諫:勸諫。 19.宮:指皇宮;府:指丞相府;俱:通“具”;全,都。 20.陟(zhì):提升,獎勵;罰:懲罰;臧否(pǐ):善惡,這裡用作動詞,意思是評論人物好壞。 21.作奸犯科:做奸邪事情,觸犯科條法令。作奸:做了奸邪的事情;科:科條,法令。 22.及:以及;為:做。 23.有司:職有專司,就是專門管理某種事情的官吏。 24.刑:罰。 25.昭:顯示,表明;平:公平;明:嚴明;理:治理。 26.偏私:偏袒,有私心。 27.內外異法:內宮和外府刑賞之法不同。內外,指內宮和外府。異法,刑賞之法不同。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